長白山的意思、長白山的詳細解釋
長白山的解釋
[Changbai mountain] 中國遼甯、吉林、黑龍江三省東部山地,最高峰白頭山海拔2,691米,在吉林和朝鮮邊境上,山頂的天池是一個火口湖,也是中國最深的湖泊。長白山還是中國重要林區,出産的人參、貂皮、鹿茸享譽中外
詞語分解
- 長的解釋 長(長)á兩端的距離:長度。長度大,與“短”相對,指空間,亦指時間:長短。長空。長短句(詞的别名)。長夜(a.漫長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長風破浪(喻志趣遠大)。長歌代哭(以歌代哭
- 白山的解釋 .即 天山 。因終年積雪而得名。又名 折羅漫山 。《後漢書·明帝紀》:“遣奉車都尉 竇固 、駙馬都尉 耿秉 、騎都尉 劉張 出 敦煌 昆侖塞 ,擊破 白山 虜於 蒲類海 上,遂入 車師 。” 李賢
專業解析
長白山釋義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長白山”作為專有地名,最早見于《山海經·大荒北經》,稱“不鹹山”(意為“有神之山”)。其現代漢語釋義為:
- 地理實體:指中國東北地區(吉林省東南部)與朝鮮接壤的巨型休眠火山群,主峰白頭山(朝鮮稱“将軍峰”)海拔2749米,為東北最高峰。《漢語大詞典》釋其名源于“山頂四季積雪,望之皆白,故名長白”。
- 文化象征:在滿語中稱“果勒敏珊延阿林”(Golmin Šanggiyan Alin),意為“長白山”,被滿族、朝鮮族視為聖山與民族發祥地,《清史稿》載清皇室尊其為“龍脈之地”。
二、自然特征釋義
長白山以火山地貌與生态多樣性著稱:
- 地質構成:新生代多次噴發形成巨型複式火山錐,山頂天池為世界最高火山口湖(《中國國家地理》數據)。
- 植被特征:垂直植被帶譜完整,從溫帶闊葉林至高山苔原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
三、文化意涵延伸
漢語語境中,“長白山”衍生出三重文化語義:
- 民族圖騰:朝鮮族古籍《三國遺事》載其為“太白山”,傳說中民族始祖誕生地;滿族薩滿文化奉為“神靈居所”。
- 文學意象:清代詩詞常以“長白積雪”喻高潔品格,如吳兆骞《長白山賦》“混同之本,太白之雄”。
- 邊疆象征:曆代王朝視其為東北邊疆地理标識,《吉林通志》稱“東陲第一屏障”。
四、現代權威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綜合定義為:
“長白山:山名,位于中國吉林、遼甯、黑龍江三省東部與朝鮮交界處。因主峰多白色浮石與積雪得名。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發源地。擁有原始森林、火山湖等自然景觀,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卷三,P.145
- 《中國少數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P.78-82
- 《中國國家地理:長白山特輯》(2007年第9期)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MAB計劃官網(保護區編號:CHN-02)
- 《清詩紀事》(中華書局,1987),吳兆骞條目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P.149
網絡擴展解釋
長白山是中國東北地區的重要山脈和自然文化地标,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地理特征
-
地理位置
位于中國遼甯、吉林、黑龍江三省東部及中朝邊境,主峰白頭山(中朝界峰)海拔2,691米。朝鮮境内的将軍峰海拔更高,達2,749米。
-
水文與生态
是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的源頭和分水嶺,擁有中國最深的火山口湖——天池(平均水深204米)。森林覆蓋率極高,1980年被列入聯合國國際生物圈保護區。
二、名稱由來與文化象征
- 得名原因:主峰多白色浮石,山頂終年積雪,故稱“長白”。
- 文化寓意:象征“長相守、到白頭”,清代被尊為滿族發祥聖地,皇帝需定期祭祀。
三、資源與價值
- 物産:盛産人參、貂皮、鹿茸,享譽中外。
- 旅遊:滑雪場、垂直植被景觀(從溫帶到寒帶植物分層分布)為特色。
四、補充說明
- 部分資料中“韓國交界”為筆誤,實際與朝鮮接壤。
- 不同文獻對山峰高度的差異源于中朝兩國境内不同主峰的測量數據。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及聯合國保護區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愛國一家拜殿邊見不甘後人藏擫侈虐舂槁吹噓竄易戴炭簍子待望丹黃甲乙獨擅勝場皾丸改更膏梁錦繡宮寮詭丑顧臨寒氷漢堡包合成合奏戽篼劫富救貧金步搖盡心竭力絶交書郡齋科蟲體客魂寬懷大度苦恹恹老母墚塬聯立方程六五蒙學秘重七錄瓊州海峽曲線運動軟簌簌上下平山字太守時至運來殊隱梭肚笤籬讬分王録事枉辔晚陰瓦衕子違幹微攻尾騎象山書院相位消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