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绅带的意思、绅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绅带的解释

古时士大夫束腰之大带。《孔子家语·五仪解》:“然则章甫、絇履、绅带、搢笏者,皆贤人也。”《后汉书·第五伦传》:“刻著五臧,书诸绅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绅带”是古代中国服饰文化中的重要配饰,特指士大夫阶层束于腰间的大带。《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带,垂三尺以为饰”,其形制与材质具有等级标识功能。

从历史演变看,周代礼制规定“绅带”以丝帛为材,长度垂至膝下,末端装饰玉钩或金银扣,如《礼记·玉藻》记载“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至宋明时期,绅带逐渐简化为布帛宽带的样式,但仍保留礼仪属性,《新唐书·车服志》提及官员“革带缀銙,绅带垂绅”以区分官职。

文化内涵方面,绅带不仅是身份象征,更承载礼制意义。《说文解字》释“绅”为“大带也,从糸申声”,段玉裁注强调其“束身正容”的修身功能。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进一步指出:“古之仕者,绅带垂而揖让,所以章有德也。”

相关词语“绅士”“缙绅”均源于绅带佩戴传统。《康熙字典》引《左传》注:“绅,大带,所以自绅约也”,印证其与士人行为规范的关联。现代汉语中,“绅士”词义延伸为有教养者,仍可见古代服饰文化的语义留存。

文献例证可见《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郑玄注:“绅,大带,垂者。”此例生动展现古人以绅带为书写载体的生活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绅带是中国古代贵族及士大夫阶层用于束腰的礼仪性腰带,其含义和文化象征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解析:

  1. 定义与用途
    绅带是商周时期出现的丝织大带,主要用于束住外衣下裳。在祭祀、朝会等正式场合,与冕服配套使用,成为身份象征。

  2. 等级与形制

  1. 结构与名称由来
    绅带长度数尺,束腰时在腹前打结,下垂部分称“绅”,故得名。《论语》中“子张书诸绅”即指将重要内容写在垂带上。

  2. 文化象征

  1. 历史演变
    商周至明代持续沿用,明代仅限冕服使用。文献记载见于《孔子家语》《后汉书》等,如《后汉书·第五伦传》载“书诸绅带”,强调其记事功能。

绅带不仅是服饰部件,更是古代礼制与阶层秩序的重要载体。如需更详细文献考据,可查阅《孔子家语》及《晋书·舆服志》相关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阿上白帻边军操恶策论趩趩尺度池中之物慈壼措措对茬儿兑悦讹衰吠日狗碰头画舫幻想懽悦浑成呼噪鞿羁警拗精曜靓衣捩转卢浮宫鲁酒陆业瞒落木介凝凝泥鳅狗子偏桃皮夹子黔首起栗情深似海七排湫陿人排升侑慎秘署纸尾笋蒲琐缕塑像淘虏天命论田契跳边髫羁蝭母土星望道违节温色诬托诡挂夏侯妓衣狎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