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贷贳的意思、贷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贷贳的解释

借贷赊欠。《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常优容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又詔书听得以生口年纪、颜色与妻相当者自代,故富者则倾家尽产,贫者举假贷貰,贵买生口以赎其妻。”《宋史·食货志上四》:“故耆老戒其乡党,父兄诲其子弟,未尝不以贷貰为不善治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贷贳”是由“贷”与“贳”组合而成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借贷、赊欠的行为。根据《汉语大词典》,“贷”本义为“借入或借出”,引申为宽免、施予,如《左传·文公十六年》中“宋饥,竭其粟而贷之”;“贳”则指“赊购或延期偿还”,如《史记·高祖本纪》载“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两字连用多见于古代经济文书或文学作品中,例如《后汉书·独行传》提及“以家财贷贳,济乡里之急”,指以财物借贷帮助他人渡过难关。该词强调经济往来中的信用关系,既包含物质层面的财物转移,也隐含信任与宽容的社会伦理。

需注意的是,“贷贳”在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其语义范畴可对应现代词汇“借贷”“赊账”。该词的历史语用价值在于反映了中国古代以人情信用为基础的经济模式,相关研究可参考《中国古代契约制度专题研究》等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

“贷贳”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dài shì,其核心含义为借贷赊欠,主要用于描述经济活动中通过信用方式进行的财物往来。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 贷:指借出或借入财物,常见于“贷款”“借贷”等词。
    • 贳:意为赊欠、延期支付,如“贳账”“贳酒”。
      两者结合后,“贷贳”强调通过信用关系实现的财物转移,包含借贷和赊欠的双重性质。
  2. 文献出处
    该词在古籍中可见,例如《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注引《魏略》提到“贫者举假贷贳”,描述贫困者通过借贷赊欠的方式筹措资金;《宋史·食货志》则批评“贷贳”为不善理财的行为。

  3. 用法与语境

    • 多用于古代经济或法律文本,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 可指代广义的信用交易,如借钱、赊购商品等。
  4. 注意点
    部分资料(如)提到“赦免、宽纵”的引申义,但结合权威性更高的来源,此义项缺乏明确文献支持,建议以“借贷赊欠”为核心释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或查阅(查字典网)的中等权威性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黯湛百僞白曳伯母不看金面看佛面不可分离材积畅行无碍赤热瓷漆当务之急大长公主殿榜点洗鹅城放歹发痫奋翅观衆鼓鳃寒痉邗溟沟黄云谶画诺坐啸甲令鲸珠爵士音乐浚湍凛凛麦芒没影儿冥津名句民伍排插排放朋俦疋娄墙角弃常绮皓轻偎低傍泅儿热力学第零定律人马平安三教禅变赊僻受支配顺坡下驴四灵四肢百骸索空讨猎体疗枉横违背限忌晓察翕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