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连州的意思、连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连州的解释

(1).一州又一州。《汉书·王莽传下》:“盗贼始发,其原甚微……朝廷忽略,不輒督责,遂至延曼连州。”

(2).州名。 隋 置州,以州西南有 黄连岭 而名。 唐 辖境相当今 广东省 连县 、 连南县 、 阳山县 等地。 元 升为路,寻复旧。 明 清 皆属 广州府 。1911年废,改本州为县,属 广东省 。 唐 韩愈 《送惠师》诗:“自来 连州 寺,曾未造城闉。” 清 宋翔凤 《题<宝庆图经形势疆域篇>》诗之三:“八排在 连州 ,羣 傜 所巢穴。”

(3).州名。今 四川省 筠连县 一带。《新唐书·地理志七下》:“ 连州 ,县六: 当为 、 都寧 、 逻游 、 罗龙 、 加平 、 清坎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五·遵义府》:“ 筠连县 ,本 夜郎 属境, 唐 置羈縻 筠 连 二州,属 戎州都督府 。 宋 因之。 元 并为 筠连州 ,属 永寧路 。 明 初降州为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连州是中国广东省下辖的县级市,现由清远市代管。其名称源自隋代开皇十年(590年)的行政区划调整,因境内山川相连、水陆相接的地理特征而得名。据《中国地名语源词典》记载,“连”字既描述地理形态的连贯性,也暗含“统辖连贯”的行政意义。

从历史沿革来看,连州自西汉初年设县,至隋唐时期升格为州,长期作为粤北政治文化中心。据《广东通志》记载,唐代连州辖境包括今连州、连南、阳山等地,管辖范围跨越岭南要道,印证了“连”字体现的区域枢纽地位。

在地理特征方面,《水经注》提及连州“湟水(今连江)萦绕,山峦叠嶂”,独特的水系网络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天然地理纽带,成为地名形成的自然基础。现代地质调查显示,连州境内有连江等23条主要河流,构成密集的水网系统。

文化层面上,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任连州刺史时所作《连州刺史厅壁记》,将“连”字引申为“连天接地”的文化意象。现存燕喜文化遗址等48处文物保护单位,佐证了该地作为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融节点的历史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连州”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地理及文献等多方面解读: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意义
    “一州又一州”,指连续或延展的州域。例如《汉书》中“延曼连州”即描述州郡相连的景象。

  2. 古代行政区划

    • 隋代始置:因州西南有“黄连岭”得名,唐代辖境包括今广东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及阳山县等地,元明清属广州府,1911年废州改县。
    • 四川筠连一带:唐代曾设羁縻州,元明后逐渐演变为今筠连县区域。

二、名称由来(来自连州市政府官网)

三、文学引用

唐代韩愈在《送惠师》中提及“自来连州寺”,佐证其地名的历史渊源。

四、现代归属

今广东省连州市为县级市,位于粤湘交界处,以喀斯特地貌、民族风情(瑶族、壮族)著称。


“连州”既指古代连续州域的概念,也是隋唐至今的行政地名,其名称来源融合了自然、物产与人文愿景,且在文学作品中留有印记。

别人正在浏览...

邦彦赤糜笞搒锄薙打出调入钓川笃好饭稻凡气風騷陔夏宫奴骨干好来寳横队怀羞哗拉拉回匝祸人监规讥关金疮敬止救疾几务狂渎圹圹愧悔无地酷暑漏脯充饥禄田慢讲马思哥油觅举谋陷怒吻輣冲骈白飘然前辈撬杠起灭轻棹羣英会劬勤饶广热腾缫丝娘韶丽生诞升缺生小手戏私誉素屏燑燑蔚成风气伟议无穷无尽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