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o Yuanming] (365—427) 东晋文学家、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曾为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后任彭泽令。因不满当时官员的腐败而去职,归隐田园,至死不仕。其诗以《归去来兮辞》、《饮酒》、《桃花源诗》、《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为代表,今存《陶渊明集》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刘宋初的文学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鼻祖”。以下从生平、思想及文学成就三方面详细解释:
家世与早年
陶渊明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和父亲均任太守,但至其父辈家道中落。他自幼受儒家教育,少年时曾怀有“大济苍生”之志,亦有仗剑游历的经历。
仕隐生涯
29岁起历任江州祭酒、参军等职,因不满官场腐败和门阀制度,多次辞官。41岁任彭泽县令仅80余日,因“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归隐,彻底退出仕途。
归隐生活
归隐后生活贫困,曾遭遇火灾,但仍拒绝朝廷征召,躬耕田园直至去世,享年约63岁。
儒道交融
早年受儒家济世思想影响,后转向道家自然观。其归隐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坚守气节、追求精神自由的选择。
“自然”哲学
主张顺应本心,反对虚伪礼法,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出“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开创田园诗派
以《归园田居》《饮酒》等诗描绘田园生活,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千古绝唱。
散文与辞赋
《桃花源记》虚构理想社会,表达对现实的批判;《五柳先生传》以自传体展现安贫乐道的人格。
历史地位
被欧阳修誉为“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辞》”,朱光潜将其与屈原、杜甫并列,视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如需更详细的作品解析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权威文献如《陶渊明集》或纪录片《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中文词语,拆分部首为“⺮”和“水”,总共有11个笔画组成。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以中国古代文人陶渊明命名的。陶渊明(公元365年-427年)是东晋末年至南朝刘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其清新自然、淡泊寡欲的生活态度而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流传广泛,深受后人的喜爱。
在繁体中文中,陶渊明的写法保持基本不变,只是字形稍有差异,将一部分字形进行了细微的调整。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在形状和结构上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陶渊明中的“⺮”部在古代写法中会以更复杂的结构呈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态逐渐简化,最终演变成现代的形式。
以下是一个关于陶渊明的例句:
他的诗歌充满了陶渊明般的田园风味。
与陶渊明相关的组词有陶土、陶瓷、渊博等。
陶渊明的近义词包括田园诗人、自然主义者等。
反义词则可以是现代主义者、虚无主义者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