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誓命的意思、誓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誓命的解释

(1).约束警戒之辞。《礼记·郊特牲》:“卜之日,王立于泽,亲听誓命,受教諫之义也。” 孙希旦 集解:“誓命,谓戒王以失礼之谴也。郊天至重,故王亦受誓戒。” 三国 魏 曹操 《请恤郭嘉表》:“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繇 嘉 。”

(2).誓志效命。《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而 瓚 誓命沉城,佻身飞鏃,兵尽器竭,毙于旗下。” 吕向 注:“誓,约言也……言 瓚 自约命沉城下。”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骤居相辅,捐躯誓命,不后他人。”

(3).誓和命。《尚书》文体名。《<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宋 秦观 《国论》:“臣愿陛下具以意作为明詔,丁寧反覆,如古训誥誓命之文。”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尚书》之文,训誥誓命,遗留在於秘府,述而不作,一家一人,自为词繫,卜史之典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誓命”的汉语词典释义

“誓命”为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与古籍用法两个维度解析:

  1. 分字释义

    • 誓:本义指严肃的承诺或约束。《说文解字》释为“约束也”,强调以言辞明志立约。
    • 命:指命令、天命或生命。《辞源》注“命”含“教令”“禀赋”二义,引申为必须遵循的规范。
  2. 整体含义

    “誓命”指通过庄严立誓形成的命令或规约,常见于古代文献:

    • 法令约束义:如《周礼·秋官》载“誓命”为刑官职责,指以誓词形式颁布的法令。
    • 天命誓言义:如《尚书·汤誓》“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其中“誓言”即具“誓命”性质,融合天命与王命。
  3. 古籍用例佐证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以“誓命”指盟誓条款:“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杜预注:“携,离也。怒楚,令战。誓命犹盟载。”
    • 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进一步明确:“誓命者,以约剂告于神明也。”

结论:“誓命”核心含义为通过立誓确立的强制性规约,兼具法律效力与神圣性,属古代礼法制度的重要载体。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
  2.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
  3. 《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点校本)
  4. 《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整理本)
  5.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2009年)
  6.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华书局,1984年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誓命”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根据权威资料(),主要包含以下三层解释:

一、核心含义解析

  1. 约束警戒之辞
    指古代礼仪中的告诫性言辞,常见于祭祀、军事等庄重场合。如《礼记·郊特牲》记载,周王在占卜祭祀时会亲自听取“誓命”,接受对失礼行为的警示()。

  2. 誓志效命
    表示以生命为代价履行承诺的决心,多用于忠义语境。例如《文选·阳给事诔》中描述将领“誓命沉城”,即指其誓死守城()。

  3. 《尚书》文体名
    指《尚书》中“誓”与“命”两种文体的合称。“誓”为战争动员令(如《甘誓》),“命”为君主诏令(如《文侯之命》)()。

二、补充说明

三、使用建议

若需引用古籍含义,建议优先采用前三种解释;现代语境中使用时,需注意语义的明确性。更多例证可参考《礼记》《尚书》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八演边式比纳参头超进程序设计称谀尘品粹质当量瘹星地底斗嬉都中纸贵发意生情风湖子符经敷具归爱鹤城黑咕隆咚环絙霍夫曼狐潜鼠伏筋斗云金戈铁骑警信靠牌子领家萝月蛮俚梦像秘历谋克馁殍攀栏乾儿谴考迁延观望黥隶球赛棋峙筌箵热炒热卖散舒商奄之变使唤士族首尾相衞胎位特笔脱素吐万尪柔蜗角之争无回豁物穆校定消化道戏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