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ransitive]
(2) [指动词类型]∶表示由动作者或主语带给宾语动作的
(3) [指语法结构]∶包含有及物动词的形式的
谓恩及万物。 唐 元稹 《册文武孝德皇帝赦文》:“溢美之名,既不克让;及物之泽,又何爱焉。” 唐 李翱 《与淮南节度使书》:“ 翱 自十五已后,即有志於仁义,见 孔子 之论高弟,未尝不以及物为首。” 宋 林逋 《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诗:“温颜煦槁木,真性驯幽禽,所以仁惠政,及物一一深。”
“及物”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主要分为语法学术语和古典文学中的用法两类:
语法学术语(现代常用义) 指动词需要带宾语才能表达完整语义的特性。例如“吃饭”中的“吃”是及物动词,必须接宾语“饭”。在法语等语言中,及物动词还分为直接及物(带直接宾语)和间接及物(带介词宾语)。
古典文学含义 原指恩泽惠及万物,如唐代元稹《册文武孝德皇帝赦文》中“及物之泽”,李翱《与淮南节度使书》提到“及物”与仁义相关,宋代林逋诗句“仁惠政,及物一一深”也延续此意。
词源上,“及物”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本义为“能够传递给别人”,后发展为语法概念。现代语言学习中需特别注意:及物动词必须搭配宾语(如“写文章”),否则句子不完整(若单说“写”则语义缺失)。
《及物》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能够作用于他物”的意思。这个词由两个部分构成:左右结构的“ㄐ”和“月”,其中,“ㄐ”为部首,代表“立”。字形方面,由于“及物”是一个新造词,所以没有传统的繁体字形。
“及物”一词来源于汉语词汇的发展,是在近代汉语中新出现的一个词语。它的含义是指某个动作或行为可以作用于其他物体或对象上。
由于《及物》是一个新造词,所以在繁体汉字中并没有固定的对应字形。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并没有专门的字形来表示“及物”这个词语。随着语言的演变和词汇的发展,近代汉语中更加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因此出现了“及物”这个新词。
1. 这个动作是一个及物动词,需要有宾语才能完整表达。
2. 这个化学反应是一个及物过程。
及物动词、及物性、及物句、及物语、及物关系
能动、有影响力
不及物、无影响力
敖庾百鸡问题北门奔逸絶尘冰斧丢面子儿童片繁翰反书非熊兆拊翼戆头戆脑宫台怪杰鳏鱼渴凤寒贫鸿庠鹘没呼吸之间湖烟简淡嘉佑节哀顺变济惠精采秀发急痛举高轹釜林蔼临机制变邻女詈人礼祀绿林好汉昧旦鸟巢庞眉白发滂湃频呻碁错去国诎胜丧葬三教九流上收圣喆仕宦説泛撕捋岁市锁黛铁布梯径万家春威明畏詟杇槾毋容侮玩贤德偕生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