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贺兰山脉的意思、贺兰山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贺兰山脉的解释

中国南北走向的主要山脉之一。宁夏和内蒙古的界山。海拔2000贺兰山脉3000米,同名主峰,高3556米。为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宁夏引黄灌区阻断风沙的天然屏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贺兰山脉(Hèlán Shānmài)是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标志,其名称释义及地理特征可从汉语词典及权威地理文献角度阐释如下:


一、汉语词典释义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

“贺兰” 为山名,特指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南北走向山脉。“贺兰”一词源于古代匈奴语(一说为鲜卑语),意为“骏马”,因山势雄伟如骏马奔腾得名。《辞海》补充释义称其是“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标志之一”,具有显著的地理分界意义。


二、地理特征与权威描述

  1. 地质构造

    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山脉图谱》界定:贺兰山脉属褶皱断块山,南北延伸约220公里,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山体东侧陡峭,西侧平缓,形成天然屏障。

  2. 生态功能

    据《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贺兰山阻挡西北寒流与风沙,是宁夏平原“塞上江南”的生态保障,其垂直植被带谱(荒漠-草原-针叶林)具有典型研究价值。


三、历史与人文渊源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夏征农, 陈至立主编. 《辞海》(第六版彩图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3.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山脉地理图谱》. 地质出版社.
  4. 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 科学出版社.
  5. 李吉甫(唐). 《元和郡县志》. 中华书局点校本.
  6. 史为乐. 《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因学术著作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在线参考可延伸查阅中国国家地理数据库或中华古籍库资源。)

网络扩展解释

“贺兰山脉”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地理标志,具体含义和特征如下:

一、地理位置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呈近南北走向(北北东向)。其南北延伸约200-250公里,东西宽约20-40公里,总面积约7100平方千米。

二、地理特征

  1. 山体与主峰
    山脉平均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疙瘩(又名贺兰山主峰)海拔3556米,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
  2. 地貌特点
    东侧以断层临银川平原,地势陡峻;西侧坡度和缓,连接阿拉善腾格里沙漠。

三、名称由来

“贺兰”一词源于突厥语对骏马的称呼“曷拉”,因山势若群马奔腾而得名。但亦有争议,唐代文献已出现“贺兰山”之名,早于突厥文化影响。

四、生态与人文作用

  1. 自然屏障
    阻挡西北寒流和沙漠风沙,保留东南季风,形成宁夏平原“塞上江南”的独特气候。
  2. 地理分界
    是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线。
  3. 历史文化
    自古为军事要地,留有岩画、古长城等遗迹,见证多民族交融历史(综合、7、9)。

补充说明

若需更详细的地质、气候或文化研究,可参考宁夏地方志或地理文献(如、6、7)。

别人正在浏览...

八卦丹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变速冰核儿抄报痴嬾抽象劳动打狠儿丹萸道别灯亮儿低等植物发照飞凫舃浮惰高凤隔岸格致工言官邪鼓跗黑出律缓步当车火杏夹叙夹议介慎精神恍忽基绪梡嶡坤元联绵字料到嵺愀零残流恸鑪鼎之客卖会绵区明荐迷阳朋分喷腾且弥青鉴跂足人造地球卫星日炙风筛肉称柔泽飒飒书写四海升平贪赇潭腿彤镂兔管瓦盌渭川香蚁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