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坐的意思、平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坐的解釋

(1).謂不分尊卑地就坐。《穆天子傳》卷五:“天子賜 許男 駿馬十六, 許男 降,再拜空首,乃升平坐。”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郊禅》:“ 景龍 之季,有事圜丘, 韋庶人 為亞獻,皆受其咎,平坐齋郎及女人執祭者,亦多夭卒。”《太平廣記》卷九引《神仙傳·王烈》:“ 張子道 者,年九十餘,拜 烈 , 烈 平坐,收之座。”

(2).古代建築名詞。即複道,閣道。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賊居平坐,顧視城中,無不委悉。” 宋 李誡 《營造法式,諸作異名·平坐》:“其名有五:一曰閣道,二曰墱道,三曰飛陛,四曰平坐,五曰鼓坐。” 梁思成 《建築和建築藝術》:“再上去是一周小挑台,專門名詞叫平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平坐”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社交禮儀中的平等就坐

指不分尊卑、地位平等地共同就坐。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和現代比喻語境:

  1. 古籍例證:如《穆天子傳》記載“天子賜許男駿馬十六,許男降,再拜空首,乃升平坐”,描述君臣間的平等禮儀。
  2. 現代引申:可比喻雙方地位或權力相當,如“平起平坐”即源于此義,表示身份對等(如提到《儒林外史》中的用法)。

二、古代建築術語

指一種類似閣道的建築結構,常見于高台或樓閣:

  1. 結構特征:通過鬥拱、枋子等構件向外挑出,形成可供登臨的空中通道或平台。
  2. 曆史記載:宋代《營造法式》将其列為“閣道”“墱道”的别稱,梁思成在建築研究中亦沿用此定義。

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建築細節,可查閱《穆天子傳》《營造法式》等文獻,或參考、5、6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平坐

平坐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拆分部首:平(平部)+ 坐(土部)

筆畫數:平(5畫)+ 坐(7畫)

來源

平坐一詞源自《莊子·養生主》:“天地平坐光昭”。其中“平坐”意為安閑、坐着而平靜。後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心境平和、沉靜安詳的意思。

繁體

平坐的繁體字為「平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平坐的古代寫法為「廿馬」。其中「廿」表示數字20,而「馬」與現代的「坐」字在形狀上略有差異。

例句

1. 他心情平坐,面帶微笑。

2. 對待得失,要保持平坐的态度。

3. 在繁忙的城市中,我渴望找到一片平靜的角落,平坐享受甯靜。

組詞

1. 平和:和諧、平穩。

2. 平靜:甯靜、安詳。

3. 坐享其成:不勞而獲、舒適享受。

4. 安坐:安靜地坐着。

近義詞

甯靜、平靜、安逸、安詳。

反義詞

不安、慌亂、焦慮、躁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