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2-1594)荷蘭地圖學家。第一個設計了将地球表面描繪在平面上的投影方法,即墨卡托投影,使航海者能運用直線導航,不需要轉換羅盤方向。編制的《墨卡托地圖集》代表了16世紀西方地圖的成就。
墨卡托(Mercator)一詞在漢語詞典及地理學語境中主要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16世紀著名的佛蘭德(今比利時地區)地理學家、制圖學家。他于1512年出生,1594年逝世,是地圖投影技術的奠基人之一。其最大貢獻是發明了“墨卡托投影法”,徹底革新了航海圖的繪制方式,解決了航海家确定直線航線的難題,對地理大發現時代具有重大推動作用。他的代表作《世界地圖集》(Atlas)首次系統性地使用了“Atlas”一詞指代地圖集,該術語沿用至今。
一種等角正軸圓柱投影方法,由傑拉杜斯·墨卡托于1569年提出。其數學原理是将地球表面投影到與赤道相切的圓柱面上,再展開為平面地圖。該投影的核心公式為: $$ begin{align} x &= R cdot (lambda - lambda_0) y &= R cdot ln left[ tan left( frac{pi}{4} + frac{phi}{2} right) right] end{align} $$ 其中$lambda$為經度,$phi$為緯度,$R$為地球半徑,$lambda_0$為中央經線。其核心特性包括:
墨卡托投影至今仍是航海、航空導航圖的标準制圖法,并廣泛應用于線上地圖服務(如Google Maps)。因其在極區變形過大,世界地圖常采用變形較小的變體(如橫軸墨卡托投影)。
權威參考來源:
“墨卡托”一詞通常指墨卡托投影法(Mercator Projection),也指其發明者傑拉杜斯·墨卡托(Gerardus Mercator,1512-1594),他是16世紀荷蘭著名地圖學家。以下從定義、原理、應用與争議等方面綜合解釋:
墨卡托投影法是一種等角正軸圓柱投影,由傑拉杜斯·墨卡托于1569年提出,旨在解決航海導航問題。這種投影方法通過将地球表面投影到與赤道相切的圓柱體上,再展開為平面地圖,使得經緯線呈直角相交的平行直線。
技術原理:
假設地球被包裹在與赤道相切的圓柱體中,通過光源從地球中心投影,将球面經緯網映射到圓柱面,展開後形成平面地圖。其數學公式保證了角度不變形,但面積隨緯度升高而增大。
(公式示例:經度 $lambda$ 和緯度 $phi$ 的投影坐标為 $x = lambda - lambda_0$,$y = ln[tan(frac{pi}{4} + frac{phi}{2})]$)
核心特點:
墨卡托投影是地圖學史上裡程碑式的發明,解決了航海時代的關鍵需求,但其局限性也引發了對地圖真實性的反思。如需更深入研究,可參考《墨卡托地圖集》或現代地理信息系統(GIS)資料。
騃怯安托阿土古擺遞百奸白媒敗像白羊車半格詩搬丫悲促背鄉變急跛眇漕務導揚登堂馰颡頓斃厄陳防護玻璃泛酸返照回光飛蛾赴焰風聞封狶攻權關陲觚盧核苷酸黑管鴻豹虹旗候鐘胡坐降聖建義夾七夾八窺管厘析緑雲鬟鳴棹謀陷牛女青貯去失三棒鼓散愁紹承首時衰衽淑尤太淵搪塞鼗鼙同心合德退貨紋木溫香渠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