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漿酒霍肉 ”。
“漿酒藿肉”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拼音為jiāng jiǔ huò ròu,其核心含義是将酒肉視為水漿和豆葉般普通的東西,形容生活奢侈浪費。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釋義
引申義
形容生活極度奢侈,對珍貴資源毫不珍惜,多含貶義。
典故來源
出自《宋書·周朗傳》:“塗金披繡,漿酒藿肉者,故不可稱紀。”
此句批評當時權貴鋪張浪費、揮霍無度的現象。
語法結構
聯合式成語,可作賓語或定語,如:“賓客漿酒藿肉”(《藝文類聚》引《漢書》例)。
近義詞
“漿酒霍肉”(“霍”通“藿”,二者為異形詞)。
該成語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奢靡之風的批判。通過将酒肉類比為粗茶淡飯,強調奢侈行為的荒誕性,常用于勸誡節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宋書》《藝文類聚》等古籍原文。
《漿酒藿肉》是一個成語,形容人們過着艱苦樸素的生活,生活簡單,沒有過多的奢華享受。用于比喻追求簡單、樸素生活的境界。
拆分《漿酒藿肉》的部首分别是:水、酉、艹、肉。筆畫分别為:7畫、8畫、6畫、6畫。
《漿酒藿肉》來源于《西京雜記》的一則故事。故事說的是唐朝時期,宰相楊國忠去世後,他的官員們送來一個金陵的士人才,希望由他來接替楊國忠的宰相職位。這位士人才拒絕了官員們的提議,他說:“我甯願吃漿酒藿肉,也不願吃香腸美酒。”他的意思是表示自己追求樸素生活,不追求權勢富貴。
《漿酒藿肉》的繁體寫法為「漿酒藿肉」。
在古代,還沒有正式的規範化漢字寫法,因此《漿酒藿肉》的寫法會略有不同。例如,「漿」可能寫作「漿」,「藿」可能寫作「臛」,「肉」可能寫作「⺼」。
他對名利不争,甯願過漿酒藿肉的生活。
- 漿酒 - 藿肉
簡樸生活、淡泊名利
奢華享樂、鋪張浪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