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直接聽到。《漢書·藝文志》:“《論語》者, 孔子 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
“接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本人直接聽到”,常見于古代文獻或學術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接聞”指不通過他人轉述、親自獲取信息的行為,強調信息的直接性。例如《漢書·藝文志》提到《論語》是孔子與弟子直接對話的記錄,即“接聞于夫子之語”。
構詞來源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文研究或學術讨論,屬于書面語。
《漢書·藝文志》中的例句是經典出處:
“《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
意為《論語》記錄了孔子與弟子直接交流的内容。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接聞》(jiē wén)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接(jiē)為詞的前面部分,是一個動詞,意為“抓住”、“接收”或“接納”等;聞(wén)為詞的後面部分,是一個動詞,意為“聽到”、“得知”或“察覺”等。
在拆分成部首和筆畫時,接的部首是“手”,共有5個筆畫;聞的部首是“門”,共有8個筆畫。
《接聞》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這個詞的寫法是“接聞”,其中的“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聞”。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接聞這個詞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但含義相同。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脊吻”,其中的“脊”是指背部,而“吻”表示接吻。
以下是一些使用“接聞”一詞的例句:
一些與“接聞”相關的詞語包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