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接聞的意思、接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接聞的解釋

本人直接聽到。《漢書·藝文志》:“《論語》者, 孔子 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接聞”在漢語中屬于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語素及曆史語用角度進行解析:

一、構詞解析 “接”本義為“交合、承接”,《說文解字》釋為“交也”,在詞中引申為接收動作;“聞”指聽聞、知曉,《廣韻》注“知聲也”。二字組合構成“接聞”,強調信息傳遞的雙向性。

二、語義分類

  1. 接收并知曉

    指通過特定渠道獲得信息,如《朱子語類》載“此事乃吾接聞于師門”,此處“接聞”特指從師長處接受教誨(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

  2. 直接聽聞

    表親身獲取聲訊的行為,清代俞樾《茶香室叢鈔》有“非接聞于道路者”,強調信息的直接性(參考:中華書局《王力古漢語字典》)。

三、語用特征 該詞多用于正式語境,現代漢語中漸被“獲悉”“聽聞”等詞替代,但在史學、文獻學領域仍具專業價值。其使用需符合“信息傳遞有明确來源”的語境要求,如法律文書載“接聞相關證言”時,特指經法定程式獲取的陳述(參考: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網絡擴展解釋

“接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本人直接聽到”,常見于古代文獻或學術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接聞”指不通過他人轉述、親自獲取信息的行為,強調信息的直接性。例如《漢書·藝文志》提到《論語》是孔子與弟子直接對話的記錄,即“接聞于夫子之語”。

  2. 構詞來源

    • 接:本義為“靠近”“接受”,引申為直接接觸。
    • 聞:意為“聽見”,如“耳聞目見”。
      組合後,“接聞”強調直接聽取而非間接傳聞。
  3.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文研究或學術讨論,屬于書面語。


文獻出處

《漢書·藝文志》中的例句是經典出處:

“《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
意為《論語》記錄了孔子與弟子直接交流的内容。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辯敏臂甲鄙夷不屑駁窦慘可可操勞禅祖赤胫椽燭除惡務本除脫鹾綱德語雕臘讀法番石榴吠非其主肥瘦賦納更嘗供佛花狗肉不上桌關中平原孤鶵汗禢兒晖光日新胡越之禍翦截家相街泉亭臨歧臨問六曹六馭馬駒馬走面拜明舉内侵請服雀蒙眼肉中刺拾級省可生理學申示石刻説樂綏旍湯劑天陳天津快闆貼役煨火為樂閑敞向陽鮮媚小相遐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