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蠶以上共作一繭,其絲稱“同功綿”。常以象征男女情深。 晉 楊方 《合歡》詩之二:“寝共織成被,絮共同功綿。” 晉 嵇含 《伉俪》詩:“裁彼雙絲絹,著以同功綿。”參見“ 同功繭 ”。
“同功綿”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tóng gōng mián,其核心含義源自古代養蠶文化,具體解釋如下:
指兩蠶或多蠶共同吐絲形成一個繭,這種繭所抽出的絲被稱為“同功綿”。該詞常被用作象征男女之間深厚的情感或夫妻恩愛,強調共同協作、密不可分的關系。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同樣的功勞”,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誤讀。建議以傳統釋義(象征男女情深)為準。
同功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包含了"同功"和"綿"兩個字。下面将詳細解釋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同功綿表示不分先後、并駕齊驅的意思。"同功"意為行為、成就等相同或相似,"綿"意為連續、持續。合在一起表示大家同樣努力,共同取得成就。
"同功"這個詞的部首是「口」,共有10個筆畫;"綿"這個詞的部首是「纟」,共有6個筆畫。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國語·魯語下》一書中,用來描述人們共同努力、并肩作戰的情況。
在繁體字中,"同功"為「同功」,"綿"為「綿」。
在古代,"同功綿"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意思基本一緻。
他們是同功綿,共同奮鬥,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同功合一、同功相濟、同功一體
齊心協力、共同進步、同心同德
唯我獨尊、自私自利、分庭抗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