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險詐奸邪。《荀子·非十二子》:“假今之世,飾邪説,文姦言,以梟亂天下,矞宇嵬瑣,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存者,有人矣。” 王先謙 集解引 盧文弨 曰:“嵬,謂為狂險之行者也;瑣者,謂為姦細之行者也。《説文》雲:‘嵬,高不平也。’今言嵬者其行狂險,亦猶山之高不平也。” 宋 嶽珂 《桯史·機心不自覺》:“蓋其機穽根於心,雖嵬瑣而弗自覺。” 明 歸有光 《上高閣老書》:“謂之馭吏,而詼詭佞捷、姦諛嵬瑣者,争先而為謾欺。”
(2).猶委瑣。鄙陋。亦用作自謙之詞。 明 祝允明 《前聞記·近時人别號》:“嵬瑣之人,何必妄自标榜。” 清 朱仕琇 《上原任福建督學吳公啟》:“今 仕琇 闒宂嵬瑣,豈敢上比 震川 。” 章炳麟 《訄書·征七略》:“自省嵬瑣,多有闕略,過而存之,竊比于我五原大守。”
嵬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猥瑣卑劣
指人品或行為低下、庸俗不堪。此義項源于《荀子·非十二子》的經典用例:“矝糾收聚天下之英傑,而告之以太古,教之以至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衆,是嵬瑣也。” 此處“嵬瑣”形容欺世盜名的卑劣行徑(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458頁)。
怪異瑣碎
形容事物瑣細怪誕,不合常理。清代學者俞樾在《諸子平議·荀子》中注:“嵬者,怪異之意;瑣者,細小之稱。謂鄙陋瑣細也。” 此解強調其偏離正統的瑣碎特性(參《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312頁)。
二字複合後,通過反義相訓(高大與渺小對立統一),強化對非常态、低劣狀态的批判意味(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321頁)。
文獻依據說明
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辭源》《說文解字注》及先秦兩漢典籍注疏,因古籍文獻數據庫需權限訪問,暫不提供直接鍊接。讀者可查閱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權威版本獲取原始書證。
“嵬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wéi suǒ,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險詐奸邪
源自《荀子·非十二子》:“矞宇嵬瑣,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存者。”
鄙陋或自謙
明清文獻中,“嵬瑣”也用于自謙,表示卑微、鄙陋。例如: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事物繁瑣、雜亂無章”,強調複雜無序的狀态。例如: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古籍中多為貶義,現代使用需注意語義演變。
弊子塵瑣尺一川流不息道化達師大弦得寵跌腳絆手蹲舞鳳皇曬翅高高在上根毛觚簡古健衮袍懷生借屍還陽給回積勞成疾金剛老兒當驚惶失色驚撓勁射精心金粟蓮台鸠率久視連袂寥糾淩亂六器論載名川明舉靡忒黏蹤牛呞槃礴攀爬撲蝶會乾台酋酋豈維入林撒網喏篩瓦尚方斬馬劍沙碛社公繩表送饋隨地俗籠他途拖綉毬翔儛小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