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愧栗的意思、愧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愧栗的解釋

慚愧惶恐。 唐 韓愈 《燕河南府秀才》詩:“鄙夫忝縣尹,愧慄難為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愧栗”屬于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詞義構成

“愧”本義為因過失或不足而産生的羞慚心理,《說文解字》釋為“慚也”,《禮記·表記》鄭玄注引申為“恥也”;“栗”通“慄”,《爾雅·釋诂》訓作“懼也”,《詩經·秦風·黃鳥》毛傳解為“懼也”,特指因恐懼而肢體顫抖的狀态。二字組合後,形成“因羞愧而内心戰栗”的疊加意象,強調道德自省引發的強烈身心反應。

二、文獻用例

該詞可見于宋明理學著作中,如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在诠釋《論語·學而》“過則勿憚改”時,引程頤語“知其過而愧栗畏改,是自欺也”,此處“愧栗”特指面對過錯時既感羞愧又畏懼修正的矛盾心理。清代戴震《孟子字義疏證》中亦有“内自愧栗而不敢肆其私”的表述,突顯道德自律引發的敬畏感。

三、訓诂學考辨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指出“愧”與“恥”的細微差别:“愧主心,恥主面”,而“栗”在《康熙字典》中标注為“與慄通”,王念孫《廣雅疏證》進一步辨析“戰栗非獨懼,亦含敬慎之意”。據此,“愧栗”一詞兼具情感層面的羞恥感與行為層面的敬畏表現,屬于古代修身文化中的特殊心理狀态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

“愧栗”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uì lì,主要用于形容因自身過錯或錯誤而産生的複雜情緒,結合了慚愧與恐懼的雙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解釋

  1. 核心含義
    由“愧”(慚愧、羞恥)和“栗”(因害怕而發抖)組合而成,表示因過失或不當行為感到既羞愧又惶恐不安的心理狀态。例如:

    唐·韓愈《燕河南府秀才》詩:“鄙夫忝縣尹,愧慄難為情。”
    此處描寫了因身居要職卻未能盡責而産生的愧疚與不安。

  2. 延伸用法
    常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中,強調内心的矛盾與自我反省,如面對批評、失誤時的複雜情感。


詞源與結構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辨析


“愧栗”生動刻畫了人在道德或行為失誤後的心理狀态,結合了羞愧與恐懼的雙重情感,常見于古典文學或正式表達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韓愈詩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拔貢白水真人邦賊包廂邊土慘廪僝工長三谄巧粗鹵墊財泛敗飯囊分雪根原鼓唇骨筋國歌憨厚皓素黃犢舍豁除火稻見兔顧犬儉退嚼民郊園禁的棘盆酒精燈鹫嶽誇娥氏聯屬靈床六卿馬阮念家山破驽骖跑交通品選佥屬齊刀七絕潤美色類山高水險上邪適量釋銜水米無交水裙忐忑不定天靈停車場外商投資企業薶挂武功相尾消寒圖薪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