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忖度的意思、忖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忖度的解釋

[conjecture;speculate] 推測;估計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詩·小雅·巧言》

胸中忖度

詳細解釋

(1).推測。《詩·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三國 魏 曹操 《讓縣自明本志令》:“或者人見孤彊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忖度操意,豫作答教十餘條。” 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我轉來的意思, 侯生 先生,你怕多少可以忖度吧?”

(2).思量。《後漢書·鄭玄傳》:“吾自忖度,無任於此,但念述先聖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齊,亦庶幾以竭吾才,故聞命罔從。” 唐 韓愈 《柳州羅池廟碑》:“凡有所為……莫不忖度,而後從事。” 元 湯式 《沉醉東風·悼伶女》曲:“恨殺閻羅不忖度,偏怎教可意人兒命夭。” 梁斌 《播火記》二五:“這件事情誰也要去考慮、忖度、反複地思量,做着這樣那樣的打算。”

(3).量度。 唐 令狐楚 《謝敕書賜春衣并尺表》:“矜臣有濕暑之患,賜之葛衣;念臣無忖度之能,降之寳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忖度”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ǔn duó(注意“忖”不讀cùn,“度”此處不讀dù),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觀察和思考來推測他人的意圖或心思。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構成與基本含義

二、使用場景

  1. 人際交往:常用于描述揣摩他人心理的場景,如“他忖度對方的反應後,才開口說話”。
  2. 文學與曆史文獻:多見于古典作品,如《詩經·小雅》中的“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3. 正式語境:現代多用于書面或較正式的場合,日常口語中常用“猜測”“推測”替代。

三、延伸義項

  1. 推測:如《資治通鑒》中“忖度操意,豫作答教十餘條”。
  2. 思量:如《後漢書》載“吾自忖度,無任于此”。
  3. 量度:唐代令狐楚文中提到“賜之寶尺”以助忖度。

四、注意事項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詩經》《後漢書》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3、6)。

網絡擴展解釋二

《忖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推測、揣測他人的心思和意圖。它的部首是心,共11個筆畫。《忖度》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有一種對心思和意圖的推測的行為叫做“忖度”。繁體字的寫法為「忖度」。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記載,《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忖」+「度」。忖的寫法是寫一個心字旁邊加上兩個點,度的寫法則是寫一個半寬的“廣”字旁。這種字形在現代并不常見。 下面是一個關于《忖度》的例句:他拿起那封信,忖度着信中的含義。 其他與《忖度》相關的詞語包括推斷、猜測和探察。這些詞語都表示對他人的心思意圖進行揣摩或判斷。 《忖度》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表示的是一種心理活動,一種思維過程。不過,可以與具體的行為或态度相對應,比如直接了當、坦白、無需猜測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