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還國的意思、還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還國的解釋

(1).歸藩,回到封地。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序:“至七月與 白馬王 還國,後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意毒恨之。”《晉書·荀晞傳》:“伏願陛下寬宥宗臣,聽 越 還國。”

(2).返回本國。《宋書·魯爽傳》:“ 爽秀 得罪 晉 朝,負釁三世,生長絶域,遠身胡虜,兄弟闔門,淪點僞授,殞命不可,還國無因。”《梁書·胡僧祐傳》:“ 中大通 元年, 陳慶之 送 魏 北海王 元顥 入 洛陽 , 僧祐 又得還國。”《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诏下》:“有詔召 成 等至京師,見别殿,賜物良厚,慰遣還國。”

(3).回到都城。 元 白樸 《梧桐雨》第四折:“今日賊平無事,主上還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還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三種解釋:

  1. 歸藩,回到封地
    指諸侯或受封者返回自己的領地。例如三國時期曹植在《贈白馬王彪》詩序中提到“與白馬王還國”,即因政治原因被迫離開都城返回封地。這一用法在《晉書·荀晞傳》中也有記載。

  2. 返回本國
    多用于外交或戰亂背景下,指從異國返回故土。如《梁書·胡僧祐傳》記載南梁将領胡僧祐因戰亂流落北方,後“得還國”歸梁;《新唐書》亦提到南诏使者受唐朝召見後“慰遣還國”。

  3. 回到都城
    特指君主或重要人物返回首都。元代白樸《梧桐雨》中“主上還國”即唐玄宗平定安史之亂後返京的描寫。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晉書》《梁書》等史書及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完整文獻出處可參考相關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還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還國》是指一個人離開自己的國家後回到原籍。這個詞是用來描述一個人離開國家或者外地後再次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或者祖籍地。

拆分部首和筆畫

《還國》由兩部分組成:「還」和「國」。

「還」的部首是「辵」,它的拼音是「huán」,筆畫數為12。

「國」的部首是「囗」,它的拼音是「guó」,筆畫數為7。

來源

《還國》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它可以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找到。

繁體

《還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還」的寫法有時候會将辶部作為獨立部首寫成「辵還」,而「國」的寫法可能是「囶國」。

例句

1. 他在外國留學多年,終于決定回國還國了。

2. 這位華裔科學家離開祖國多年後,今年夏天終于歸來還國。

組詞

1. 國家
2. 出國
3. 歸國

近義詞

1. 回國
2. 返國

反義詞

1. 出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