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鼓筝的意思、鼓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鼓筝的解释

(1).弹筝。《后汉书·吕布传》:“ 布 疑其图己,乃使人鼓筝於帐中,潜自遁出。夜中兵起,而 布 已亡。”《新唐书·列女传·樊彦琛妻魏》:“ 彦琛 卒,值 徐敬业 难,陷兵中。闻其知音,令鼓筝。”

(2).草名。又名结缕。贴地蔓生,根如线相结。《尔雅·释草》“傅,横目” 晋 郭璞 注:“一名结缕,俗谓之鼓筝草。”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忘忧 长乐 ,桃杷鼓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鼓筝"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弹奏古筝的动作或行为。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角度及典籍记载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为击打、敲击,引申为弹奏乐器。《说文解字》释:“鼓,击鼓也。”在音乐语境中泛指演奏弦乐器或打击乐器,如《诗经·小雅》有“鼓钟钦钦,鼓瑟鼓琴”。

  2. 指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古筝”,形制长方,以桐木为体,丝弦发声,音域宽广。汉代《风俗通义》载:“筝,五弦筑身也”,后发展为十三弦至二十一弦不等。

“鼓筝”合义即弹奏古筝,强调以手拨动筝弦发出乐音的动作。


二、典籍例证与文献引用

  1. 《史记·乐书》

    司马迁记载宫廷礼乐时提及“钟鼓竽瑟以和之”,其中“竽瑟”涵盖筝类乐器,暗含“鼓筝”为礼乐仪式的组成部分 。

  2. 《文选·啸赋》(成公绥)

    有“奏胡马之长思,向寒风乎北朔,又似鸿雁之将雏,群鸣号乎沙漠……若乃登高台以临远,披文轩而骋望,喟仰抃而抗首,嘈长引而憀亮”之句,虽未直用“鼓筝”,但描绘的丝竹之音包含筝乐演奏场景,后世注家常引此佐证汉魏六朝筝乐盛行 。

  3. 唐代诗歌

    李峤《筝》诗云:“蒙恬芳轨设,游楚妙弹开”,直接描述弹筝技艺;王昌龄《古意》亦写“琵琶起舞换新声……撩乱边愁弹不尽”,其中“弹”即“鼓”之同义,印证“鼓筝”为文人雅士的常见艺术活动。


三、文化内涵

“鼓筝”在传统文化中承载双重意义:


四、现代释义

现代汉语中,“鼓筝”属书面化表达,多见于文学或学术语境,日常用语多称“弹古筝”或“演奏古筝”。其释义仍以“用手指拨动古筝琴弦进行演奏”为核心。

参考来源:

  1.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2. 《文选》(萧统编)
  3. 《全唐诗》相关诗作笺注
  4.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杨荫浏著)

网络扩展解释

“鼓筝”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一、弹奏筝乐器的动作

  1. 字面释义
    “鼓”指弹奏,“筝”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地,又称“秦筝”。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吕布传》记载的典故:吕布为迷惑敌人,在帐中使人鼓筝,自己趁机逃脱。

  2. 文化延伸
    因筝乐演奏需高超技艺,后世引申为“才艺精湛”的象征。例如《新唐书》提到列女魏氏因善鼓筝而被兵士要求演奏,部分现代词典将其列为成语,形容技能卓越。


二、植物名称(生僻义项)

指一种名为结缕草的植物,贴地蔓生,根系相连。此释义源自《尔雅·释草》的晋代注释,郭璞称其为“鼓筝草”,但现代已较少使用。


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可参考《后汉书》《尔雅》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不获一爆肚儿标题避丁陈祈楚酿椿菌出帖畜意村旆答抗典牧抖翻恶口二十四友方召凤楼富完高烈高雅鹘石奬顺接事锦囊玉轴浸寻捐书絶谷崛峙蜡火老根流刑马放南山闵仁内勾使拼接辟违钱心桥阁穷幽极微秋厉气旋乳茗韶景沈緜诗情画意手高手泽之遗四气素劄佗乡天宝通说投资公司,投资信托公司违兵未第魏源惟真无精打彩遐陬谢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