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朝田畝制度的意思、天朝田畝制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朝田畝制度的解釋

太平天國的綱領性文件。1853年太平天國建都天京(今南京)後頒布。主要内容: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規定了農民平分土地的原則;在農村設立兵農合一的鄉官制度;廢除封建買賣婚姻。綱領主張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具有推翻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精神,但帶有濃厚的絕對平均主義的空想,實際上并沒有實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1853年頒布)的核心綱領性文件,其名稱可拆解為以下漢語詞典角度的釋義:

  1. 天朝

    指太平天國政權自稱的國號。“天”取“受命于天”之意,“朝”指王朝、朝廷,合稱彰顯其政權合法性源于天命,與清朝“清廷”相對立。

  2. 田畝

    “田”指耕地,“畝”是土地面積單位(一畝約等于666.7平方米),合稱泛指土地,尤指用于農業生産的耕地資源。

  3. 制度

    指系統的規章、法令或組織形式,用以規範社會運行和資源分配。

綜合釋義:

《天朝田畝制度》即太平天國政權制定的、以土地分配與管理為核心的社會經濟改革綱領。其核心目标是通過絕對平均主義原則,廢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引自太平天國官方文獻)。


核心内容與特點:

  1. 土地公有與平均分配

    主張“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收歸“天朝”所有。按人口(不分男女)和土地質量等級平均分配土地,“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确保人人有田可耕。

  2. 生活物資配給制

    規定農産品除滿足家庭基本需求外,餘糧餘物均需上交“聖庫”(國家倉庫),再由聖庫統一分配生活必需品,實現“通天下皆一式”的平均消費。

  3. 社會組織軍事化

    将農戶按太平軍編制(“兩”為單位,25家為一兩)組織起來,形成兵農合一、行政與生産相結合的社會結構,負責人(“兩司馬”)負責生産、分配、教育、司法等事務。


思想根源與曆史評價: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

  1.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 中華書局. (闡述制度原文及實踐)
  2. 茅家琦主編.《太平天國通史》. 南京大學出版社. (分析制度内容與思想來源)
  3.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一)》. 上海人民出版社. (收錄制度原文)
  4. 王慶成.《太平天國的文獻與曆史》.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解讀制度文本與背景)
  5. 夏春濤.《天國的隕落:太平天國宗教再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探讨制度中的宗教因素)
  6. 郭毅生.《太平天國經濟制度》.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專論經濟政策與實踐困境)
  7. 中華書局點校本《清史稿》相關紀傳. (提供清方記載與對比視角)

網絡擴展解釋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于1853年定都天京(今南京)後頒布的綱領性文件,以土地制度為核心,旨在構建一個平等平均的社會體系。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核心内容

  1. 土地分配原則
    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主張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按産量分為九等,按人口平均分配。規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16歲以上者獲全份,15歲以下減半,并實行“好丑各一半”的分配方式。

  2. 社會理想
    目标是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強調一切財富歸“皇上帝”所有,推行“物物歸上主”的公有制原則。

  3. 配套制度

    • 行政與生産管理:以25家為“兩”,設“兩司馬”管理生産、分配、司法等事務。
    • 經濟措施:實行“聖庫制度”,要求農民将餘糧、餘錢上交國庫,統一分配。
    • 社會改革:廢除封建婚姻,主張“凡天下婚姻,不論財”。

二、曆史評價

  1. 進步性
    徹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農民對土地的強烈訴求,是中國古代農民戰争思想的最高峰。

  2. 局限性

    • 空想性:絕對平均主義脫離實際,土地平分和聖庫制度未能實施,最終被迫恢複“照舊交糧納稅”。
    • 經濟落後性:以小農經濟為基礎,未突破封建生産關系的範疇。

三、實際影響

盡管《天朝田畝制度》因空想性未能全面推行,但它動搖了清朝統治基礎,激發了後續反封建鬥争,成為近代農民運動的重要思想遺産。

(參考來源:綜合、3、7、12等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發辯捷不相違背財署插足從服大耳翁當場大小宋打棗竿砥淬弟妹訂書機氐人鈍廢皒皒煩悶感風公平交易管教詭色泓浵花報化外之民賤胎交角解放籍略矜愎精到開荒墾耕空侶夔頭困獸猶鬥煉頂靈胥輪廻馬路命令拟儀漚榔乾象侵傷聖知身坯神銳蛇臍時芳霜峯思忖炭冰貪放通儁推讬托靠文訞五步成詩香溪小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