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颠隮的意思、颠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颠隮的解釋

(1).衰敗覆滅。《書·微子》:“今爾無指,告予颠隮。” 孔 傳:“汝無指意,告我 殷 邦,颠隕隮墜,如之何其救之。” 唐 白居易 《補逸書》:“神怒亟民叛,而不颠隮者,匪我攸聞。” 清 馮桂芬 《光祿大夫太傅武英殿大學士文恭潘公墓志銘》:“厥惟我國家太和元氣絪緼磅礴之既久,蔚為人瑞,委祉於公,亦惟公鉅人長德,為足以逢将而承迓之,俾無颠隮。”

(2).困頓挫折。 宋 王安石 《辭使相第三表》:“末學短能,固知易竭,要官重任,終懼颠隮。” 宋 文天祥 《至揚州》詩序:“予危急中,隨行四人,皆負而逃。外既颠隮,内又饑困。” 明 方孝孺 《東瓯王神道碑銘》:“民之颠隮,俾聖康之,復俾賢臣,佐而襄之。”

(3).跌落;墜落。 宋 葉夢得 《懷西山》詩:“徐行信足力,未畏成颠隮。”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楊洞微》:“ 洞微 與弟子 呂澤 輩,沿壁作棧道,以通往來。人以棧木易朽,慮有颠隮之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颠隮”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diān jī,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

  1. 衰敗覆滅
    指事物由盛轉衰或徹底崩塌的狀态。例如《尚書·微子》中“今爾無指,告予颠隮”,孔傳解釋為商朝“颠隕隮墜”的危機。唐代白居易《補逸書》也以“神怒亟民叛,而不颠隮者”暗喻政權動蕩。

  2. 困頓挫折
    形容個人或群體遭遇的艱難處境。如宋代王安石在《辭使相第三表》中以“要官重任,終懼颠隮”表達對官職壓力的憂慮,體現詞義從國家命運向個人境遇的延伸。

  3. 跌落;墜落
    本義為物理層面的下落,後引申為抽象意義上的失勢或堕落。清代馮桂芬的墓志銘中“俾無颠隮”即用此意,強調避免衰敗。

使用提示:該詞多用于文言或學術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見,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補逸書》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颠隮(Diān xī)是一個古代漢字,具有以下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的信息。 意思: 颠隮一詞表示“颠簸不穩、搖晃不定”的意思。它用于描述事物或情況的不穩定狀态,常用于形容交通工具行駛颠簸、人走路搖擺等情況。它是一個比較特殊且不常見的詞彙。 拆分部首和筆畫: 颠隮由“颠”(音讀為diān)和“隮”(音讀為xī)兩個部分組成。 - 颠的部首為頁字旁,共有12個筆畫; - 隮的部首為革字旁,共有18個筆畫。 來源: 颠隮一詞并沒有出現在現代常用的漢字詞典中,它屬于古代較罕見的漢字。由于現代漢字規範的變化,這個詞逐漸被罕見或很少使用。 繁體: 颠隮的繁體字為顛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颠隮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目前沒有明确的古代漢字寫法與颠隮相關聯。這表明颠隮在古代并非常用字。 例句: 1. 飛機在強烈的氣流中颠隮不定。 2. 這艘船在暴風雨中颠隮不前。 組詞: 沒有明确的常用詞組與颠隮相關聯。 近義詞: 颠簸、震蕩、搖晃、晃動 反義詞: 穩定、平穩、安靜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