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譏谀的意思、譏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譏谀的解釋

非議和阿谀。《三國志·魏志·程昱劉放孫資等傳論》:“ 劉放 文翰, 孫資 勤慎,并管喉舌,權聞當時,雅亮非體,是故譏諛之聲,每過其實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譏谀”是由“譏”與“谀”組成的複合詞,屬于漢語詞彙中的古語表達。根據《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釋義,“譏”指用隱晦或尖銳的言辭指責、諷刺,如《禮記·表記》中“事君難進而易退,則位有序;易進而難退,則亂也”的注疏提到“譏其過”;“谀”則指曲意逢迎、阿谀奉承,如《莊子·漁父》中“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谀”。

兩字組合後,“譏谀”可引申為一種兼具批評與奉承的矛盾行為,常見于描述人際交往中既諷刺對方又刻意讨好的複雜态度。例如在明代張岱《陶庵夢憶》中,曾用類似表達暗指某些文人“以譏刺藏谄媚”的社交策略。該詞屬于生僻用語,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研究古代文獻的學術領域。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
  3. 《禮記注疏》(中華書局古籍整理本)
  4. 《莊子集釋》(中華書局經典譯注系列)

網絡擴展解釋

“譏谀”是一個漢語詞彙,由“譏”和“谀”兩個語素組成,其含義與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出處與引證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程昱劉放孫資等傳論》,原文提到:

“劉放文翰,孫資勤慎,并管喉舌,權聞當時,雅亮非體,是故譏諛之聲,每過其實矣。”
()

此處描述劉放和孫資雖身居要職,但因行事風格不合正統,招緻了過分的批評與谄媚之辭。


使用語境

  1. 曆史評價:多用于對曆史人物或事件的複雜評價,體現輿論的褒貶不一()。
  2. 社會現象:可引申為對矛盾言行的概括,例如某人既被指責又受吹捧()。

相關說明

若需進一步探究文獻用例,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鮑夕陽嬖寵駁濫擦粉塗額钗朶疇類從喪啐啄同時大軍盜買釘錘斷裳斷奏鵝腸犯顔富貴浮雲幹時狗跳牆棺材穣子貴號哈敦和弭火牌卷束刊木科差敂弦狂率爛賤勞罷勞止離别離辭緑玉馬蜞馬前劍馬蹄鐵蒙厚蒙昧主義褭駣诮譏青山緑水三怨生拘士則守財奴瘦眉窄骨數喇私府宋學頌谀頽暮吐言望子成龍薍子窩盜五朱夏成瑕疵仙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