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塵的意思、末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塵的解釋

猶後塵。比喻别人之後。 唐 李白 《上安州裴長史書》:“ 白 竊慕高義,已經十年……今也運會,得趨末塵,承顔接辭,八6*九度矣。” 唐 羅隱 《春晚寄锺尚書》詩:“宰府初開忝末塵,四年談笑隔通津。”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末塵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末塵(mò chén)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與語境兩個層面解析:

  1. 字義解析

    “末”指物體最細微的部分或末端,引申為渺小、次要的事物;“塵”指飛揚的細小土粒,常象征微末、卑賤或世俗。二者組合後,“末塵”字面指極細微的塵埃,強調事物存在的渺小性與易被忽視的特性。

  2. 引申義與文學用法

    在文學語境中,“末塵”多用于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例如,清代小說《鏡花緣》中“身處末塵,心向蒼穹”,即以“末塵”反襯人物志向的高遠。此用法常見于古典詩詞,借物理特性映射社會地位或精神境界的對比。

  3. 文化内涵

    “末塵”隱含道家“齊物”思想與佛家“無分别心”的哲學觀,如《莊子》中“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通過否定事物的大小差異,表達萬物本質平等的觀念。這一内涵使“末塵”成為傳統文化中“謙遜自省”的象征符號。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中華書局)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末塵”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mò chén,其核心含義是“後塵”的比喻,多用于形容追隨他人之後或自謙處于次要地位的情況。

詳細解釋:

  1. 本義與用法
    字面由“末”(末尾、末端)和“塵”(塵土、蹤迹)組成,字面可理解為“尾隨的塵土”。實際使用中,常比喻處于他人之後,或表達謙遜地表示自己追隨他人行事。
    例句:唐代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得趨末塵,承顔接辭”,意為謙稱自己有幸追隨對方。

  2. 文學與曆史語境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如唐代羅隱《春晚寄锺尚書》中“宰府初開忝末塵”,以自謙身份低微,位列他人之後。

  3.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後塵、步人後塵
    • 反義詞:先驅、引領
  4. 現代使用
    當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文學或仿古語境中。例如組詞示例中提到“末塵”作為“塵”的衍生詞,但日常口語中更常用“步人後塵”表達類似含義。

“末塵”是一個帶有古典色彩的謙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比喻義。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及唐詩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白芝拔葵去織闆闼别價賓牟差額成說傳籤打不住待試搗砧颠颠倒倒電迅斷機頓擗掇皮奮軋幹隔澇漢子槁骨哏兒歌人公西彀弓浩邈豪情逸緻火艙浃和見始知終亢毅可什口外苦口師老班子廉靜寡欲六沴吏垣龍飛鳳翔陸産陸讋水慄買閑錢明甫攀戀平睦璞玉渾金青镂管瓊樹全功盡棄鵲角睿識神母夜號深遠侍班霜利水漫地同等學力外國語玩耽望譽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