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鞉的意思、鼓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鞉的解釋

搖着有柄小鼓。《後漢書·祭祀志中》“八佾舞《育命》之舞” 劉昭 注引 三國 魏 劉劭 王象 《皇覽》:“唱之以徵,舞之以鼓鞉,此迎夏之樂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鼓鞉”是古代打擊樂器的一種,其解釋可綜合多個來源梳理如下:

基本定義

“鞉”(音táo)通“鼗”,指帶柄的小鼓,兩側綴有耳槌,搖動時耳槌擊打鼓面發聲,形似現代的撥浪鼓。而“鼓鞉”即指搖奏這種樂器的動作或樂器本身。

形制與用途

  1. 結構特征
    根據《說文解字》和《釋名》記載,鞉鼓通常為木制框架,鼓面蒙皮,兩側懸挂可晃動的耳槌,通過手持長柄搖動發聲。
  2. 功能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祭祀、樂舞或軍事活動。例如《周禮》提到其用于禮樂儀式,而《資治通鑒》等文獻記載其可配合大鼓激勵士氣。

文化關聯

“鼓鞉”是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的古代樂器,其形制輕便,聲音清脆,多用于禮樂、軍事等正式場合。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說文解字》《釋名·釋樂器》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鼓鞉——其意義、構造和來源

鼓鞉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詞彙,包括“鼓”和“鞉”兩個漢字。它的意思是用鼓來引導、激勵人們走向正義,并向黑暗和邪惡宣戰。

下面是對鼓鞉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鼓(音gu):由“鼓”(音gu)這個部首構成,它的筆畫數為13。

鞉(音táo):由“革”(音gé)和“靰”(音wù)這兩個部首構成,分别代表皮革和靴子,它的筆畫數為16。

鼓和鞉這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鼓鞉這個詞,表達了鼓舞人們向着正義的方向努力的意義。

鼓鞉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元代的《宋史》中,用來形容武士們在戰場上激勵士氣。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彙逐漸被人們用來形容各種形式的鼓舞和激勵,不僅僅局限于戰争和軍事領域。

繁體和古代漢字寫法

鼓鞉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鼓鞉」,同樣由兩個漢字組成。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保持一緻。

例句及其他信息

例句:他用慷慨激昂的演講鼓鞉了全場觀衆。

組詞:鼓舞、鼓勵、激勵、奮鼓、士氣

近義詞:激勵、鼓舞、鼓勵、激發

反義詞:沮喪、灰心、洩氣、頹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