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溷濁的意思、溷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溷濁的解釋

[muddy;turbid] 同“混濁”

世溷濁而莫餘知兮。——《楚辭·屈原·涉江》

詳細解釋

(1).混亂污濁。《鹖冠子·備知》:“ 申徒狄 以為世溷濁不可居,故負石自投于河。”《楚辭·九章·涉江》:“世溷濁而莫餘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 宋 蘇轼 《祭歐陽文忠公文》:“奄一去而莫予遺,豈厭世溷濁,絜身而逝乎。” 清 戴名世 《老子論下》:“彼見世之溷濁,而慨想於太古荒遠之事,以為此憤激之言。” 朱自清 《小艙中的現代》詩:“在溷濁而緊張的空氣中,一個個畸異人形憧憧地趕過了。”

(2).指污濁的東西。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動沙堁,吹死灰,駭溷濁,揚腐餘。” 唐 杜甫 《苦雨奉寄隴西公兼呈王徵士》詩:“嘉蔬沒溷濁,時菊碎榛叢。” 仇兆鳌 注:“溷濁,泥水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溷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1. 基本含義
    “溷濁”讀作hùn zhuó,意為混亂污濁,與“混濁”同義。既可形容社會環境或世道的污濁,也可指具體物質的渾濁狀态,如泥水等。

  2. 出處與經典例句

    • 源自《楚辭》,如《涉江》中“世溷濁而莫餘知兮”,表達對污濁世俗的批判。
    • 宋代蘇轼《祭歐陽文忠公文》中“豈厭世溷濁”則借以感歎世道混亂。
  3. 引申用法
    該詞還可指代污濁之物,如唐代杜甫詩句“嘉蔬沒溷濁”中描述泥水淹沒蔬菜的場景。

  4. 相關辨析
    “溷”單獨使用時本義為混濁(如《廣雅》釋“溷,濁也”),而“溷濁”為同義複合詞,強調混雜不清的狀态。

總結來看,“溷濁”多用于文學或古文語境,兼具抽象(世道)與具象(物質)的污濁含義,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情感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溷濁的意思

「溷濁」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混雜不清、雜亂無章的狀态。它可以用來描述水質、思緒、言論等的不清晰、混亂。

拆分部首和筆畫

「溷濁」由「水」和「濁」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水」是左邊的部首,表示與水有關;「濁」則是右邊邊的部首,表示與懸浮物或混濁有關。

「溷」是一個五畫字,讀音為"hùn",表示水中雜亂、混淆等意思;

「濁」是一個六畫字,讀音為"zhuó",表示懸濁、渾濁等意思。

來源和繁體

「溷濁」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文王》中的一篇古文中,原文是「惠言混濁,曷雲其如」,意為言辭混亂,怎麼能如此。在古代,人們常用「溷濁」來形容言辭混亂無章、思維雜亂或環境污濁不清晰。

在繁體字中,「溷濁」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有時也有使用「混濁」字形代替「溷濁」。其中,「混」表示雜亂、混雜;「濁」表示液體渾濁、不清晰。

例句

1. 他的言辭溷濁不清,讓人難以理解。

2. 這個城市的空氣太溷濁了,得多種綠植來改善。

3. 我的思緒一片溷濁,無法集中。

組詞

1. 清濁:表示水質清澈與渾濁的對比。

2. 濁流:表示河流或水道中的渾濁水流。

3. 渾濁:與溷濁意思相近,形容水質等不清澈。

近義詞

1. 渾濁:形容雜亂、不清晰。

2. 混亂:形容無秩序、雜亂不堪。

3. 混雜:表示幾種不同事物混合在一起。

反義詞

1. 清澈:形容透明、純淨。

2. 明亮:形容明朗、清晰。

3. 整齊:表示有條理、井然有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