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品子的意思、品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品子的解釋

古稱品官之子弟。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詩之六:“品子懶讀書,轅駒難服犂。”《新唐書·食貨志五》:“ 光宅 元年……以六品、七品子為親事,以八品、九品子為帳内,歲納錢千五百,謂之‘品子課錢’。”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六:“﹝ 李德裕 ﹞由是以品子叙官也。”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大員子女》:“品子,仕宦子弟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品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古代社會中的特定群體

指品官之子弟,即古代官員的子女。這一用法在唐代文獻中尤為常見。例如:

  1. 《新唐書·食貨志》提到“六品、七品子為親事,八品、九品子為帳内”,表明不同品級官員的子弟需承擔特定職責。
  2. 唐代詩人孟郊在《立德新居》中寫道“品子懶讀書”,側面反映了當時官員子弟的社會狀态。

二、可能的延伸含義

部分詞典(如)提出“品子”可指代品德、品行,但這一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讀。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注意:若需進一步考證曆史用法,可參考《新唐書》《北夢瑣言》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品子》的意思

《品子》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芽、苗、幼苗的意思。在農業領域中經常使用這個詞來形容植物的初期生長階段。

拆分部首和筆畫

《品子》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品”和“子”兩個部分。其中,“品”是漢字的偏旁部首,意為品質、品德等方面的含義;“子”是一個獨立的漢字,常用來表示事物的一種特定狀态或階段。

根據《康熙字典》,《品子》的總筆畫數為8畫。

來源與繁體

《品子》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關雎》中:“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其中,“參差荇菜”一句中的“荇菜”就指的是苗、幼苗。

在繁體字中,"品子"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研究,古代有多種關于《品子》的漢字寫法。其中一種寫法是将“品”字的偏旁位置調整到上方,然後再寫“子”字。另外還有一種寫法是将“品”字寫成古代寫“大”的形狀,再寫“子”字。

例句

1. 種子剛剛泡在水裡,還不是品子。

2. 春天的田地裡長滿了各種各樣的品子。

3. 農民們認真培育着每一個品子,希望能有好的收成。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種子、花子、果子

近義詞:苗、幼苗、嫩芽

反義詞:成熟、老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