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故事。指旧日的典章制度等。《尚书大传》卷三:“乃命五史以书五帝之蛊事。” 王引之 曰:“《释文》曰:蛊一音故,蛊之言故也。《周官·占人》:以八卦占筮之八故。 郑 注曰:八故谓八事……蛊事,犹故事也。”见《经义述闻·周易上》。
“蛊事”一词在古汉语和现代用法中存在不同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具体分析:
古典文献中的原义
根据《尚书大传》及清代学者王引之的考证,“蛊事”意为“故事”,指旧日的典章制度,其中“蛊”通“故”(gù)。例如《尚书大传》记载:“乃命五史以书五帝之蛊事”,即要求史官记录前代制度。这一用法在汉代经学著作中较为常见,属于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术语。
现代词典的引申义
部分现代辞书(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用蛊术进行的邪恶活动或诡计”,将“蛊”直译为巫术中的毒虫,强调其负面含义。此释义可能源于民间对“蛊”的传说附会,与古典文献中的原义存在差异。
使用注意
在阅读古籍时需注意,“蛊事”多指向历史制度(如《周易》相关注解),而非巫蛊之术;现代语境下若使用“蛊事”表“诡计”,需结合具体表述避免歧义。
《蛊事》是指古代以毒虫蛊为工具进行的邪术、魔法、不良行为的统称。
《蛊事》这个词由“虍”、“言”、“一”三个部首组成,总共有12个笔画。
《蛊事》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博物志》中,意指使用蛊虫进行邪恶行为的事情。
《蛊事》的繁体字为「蠱事」。
古时候,《蛊事》的汉字写法为「蠱事」。
他参与了一场险象环生的蛊事,几乎丧命。
蛊惑、蛊惑人心、蛊惑众生、蛊惑人民、蛊毒
巫术、邪术、妖术、魔法、妖法
善行、正道、正义、正德、德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