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歸化的意思、歸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歸化的解釋

(1) [submit to the authority of another]∶歸服而受其教化

(2) [naturalized]∶舊時指甲國人民加入乙國國籍,歸順,服從

并作舟船,豫順流之事,然後發使告以利害,吳必歸化,可不征而定也。——《三國志·鄧艾傳》

詳細解釋

(1).歸順,歸附。《漢書·匈奴傳下》:“而 匈奴 内亂,五單于争立,日逐 呼韓邪 攜國歸化,扶伏稱臣。”《晉書·武帝紀》:“﹝ 鹹寧 五年﹞三月, 匈奴 都督 拔奕虛 帥部落歸化。”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自四年至九年,蠻悉改流, 苗 亦歸化。” 魯迅 《僞自由書·王化》:“這些久已歸化的‘夷狄’,近來總是‘嘩啦嘩啦’,原因是都有些怨了。”

(2).同化。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日本 定法,夙有蕃别, 歐 美 近制,亦許歸化。”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二》:“還是翻譯《死魂靈》的事情……動筆之前,就先得解決一個問題:竭力使它歸化,還是盡量保存洋氣呢?”

(3).舊謂甲國人入乙國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歸化”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四個方面理解:

1.現代法律定義

指個人在出生國籍以外,自願、主動取得其他國家國籍的行為。一般需依據目标國的法律規定,滿足居住年限、語言考試等條件後申請入籍。例如,移民者通過合法程式加入居住國國籍即屬于歸化。部分國家要求歸化者放棄原國籍(如中國),但具體是否允許雙重國籍需根據原國籍國和歸化國的法律決定。

2.曆史與文化含義

古代漢語中,“歸化”指外族歸順中央政權并接受教化,帶有政治同化色彩。如《漢書·匈奴傳》記載匈奴部族“攜國歸化,扶伏稱臣”,體現“服從-教化”的傳統理念。這與現代法律意義上的國籍變更存在本質區别。

3.與“綠卡”的區别

歸化是正式取得國籍,需宣誓效忠新國家,并享有公民權利(如選舉權);而綠卡僅代表永久居留權,持有人仍保留原國籍。

4.其他領域引申義

“歸化”的核心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現代多指法律層面的入籍行為,古代強調政治歸附,而其他領域則為引申用法。理解時應區分其曆史與現代、法律與文化的不同維度。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歸化

歸化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歸”和“化”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歸”字的部首是彳,總筆畫數為10;“化”字的部首是⺌,總筆畫數為4。

來源

“歸化”一詞源于漢語,表示将外來事物或概念逐漸轉變為與本國或本族習慣相符合的狀态。它在語言學領域中常用來描述某種語言、文化或思維方式在經過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後,逐漸被適應或接受為本族的語言、文化或思維方式。

繁體

《歸化》的繁體寫法為「歸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歸化」可以寫作「歸化」或「帰化」。

例句

1. 這種外來的音樂已經通過歸化,成為我們國家流行音樂的一部分。

2. 歸化是一種文化交流的方式,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

組詞

歸化可以作為動詞的動态形式出現,例如「歸化了」。它還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彙,如「歸化語言」、「歸化過程」。

近義詞

近義詞為同化。在特定語境下,這兩個詞可以互相替換使用。

反義詞

反義詞為異化。異化和歸化正好相反,指的是使得某種事物變得與本國或本族習慣不符合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