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圖谶的意思、圖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圖谶的解釋

古代方士或儒生編造的關于帝王受命徵驗一類的書,多為隱語、預言。始于 秦 ,盛于 東漢 。《漢書·王莽傳上》:“徵天下通一藝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禮》、古《書》《毛詩》《周官》《爾雅》、天文、圖讖、鐘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詣公車。”《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宛 人 李通 等以圖讖説 光武 雲:‘ 劉 氏復起, 李 氏為輔。’” 李賢 注:“圖,河圖也;讖,符命之徵驗也。”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光武苻堅》:“ 苻堅 禁圖讖之學,尚書郎 王佩 讀讖, 堅 殺之,學讖者遂絶。”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古來帝王姓氏上應圖讖,如 漢 號卯金, 晉 稱典午,以及 劉秀 、 李淵 之先兆,大抵皆事後附會之説。”參見“ 讖緯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圖谶”是中國古代一種結合圖像與谶語的預言形式,主要用于宣揚天命、王朝興替等政治預言。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核心特征

圖谶本義為“将來能應驗的預言、預兆”,是巫師、方士或儒生編造的隱語式預言,常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如符箓、河圖洛書等)。其内容多涉及帝王受命、吉兇符驗等,具有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

二、起源與演變

  1. 始于秦,盛于東漢:圖谶最早可追溯至秦代,東漢時期因谶緯神學盛行而達到頂峰。統治者如王莽、劉秀均利用圖谶論證政權合法性,例如劉秀借《赤伏符》稱帝。
  2. 官方化過程:漢光武帝于公元56年“宣布圖谶于天下”,将其納入官方意識形态;漢章帝進一步通過白虎觀會議編纂《白虎通義》,确立谶緯的經學地位。

三、内容與形式

四、曆史作用與批判

五、相關概念

與“谶緯”關系密切,後者是圖谶與儒家經典解釋(緯書)的結合體,共同構成漢代神學化經學體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圖谶的文獻案例或思想流變,可參考《後漢書》《白虎通義》等史料及的谶緯神學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圖谶》的意思

《圖谶》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它是由“圖”和“谶”兩個字組成的。這個詞的意思是通過觀察和解讀圖像、預言未來的一種方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組成《圖谶》的兩個字分别有不同的部首和筆畫。

“圖”字的部首是“囗”,它有四個筆畫。這個字代表着圖像和描繪。

“谶”字的部首是“讠”,它有十一個筆畫。這個字古代曾用于預言、預測未來的意思。

來源和繁體

《圖谶》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闆》中的一篇古文中。它是古代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用于解讀預言和預測。

在繁體字中,“圖”字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而“谶”字的繁體寫法是「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些不同于現在的簡化字形式。以《圖谶》為例:

古代的“圖”字寫作「圖」,它多用于描繪風景、繪畫等方面。

“谶”字的古代寫法有多種,其中一種是「讖」,其表達的意思和現在的寫法相同,都是用于預言和預測。

例句

1. 他通過分析曆史事件中的圖像來破解圖谶,預測了未來的發展趨勢。

2. 這幅畫的圖谶揭示了未來的命運,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圖書、圖案、圖像、谶緯。

近義詞:占卜、蔔筮、預測。

反義詞:現實、實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