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crape;pare away]∶同“刮”
(2) [skiving]∶用刀具的高度剪切或滑移作用來切除金屬薄層或薄屑
(1).用刀具拂刮或切削,使物體光潔平整。 漢 王充 《論衡·量知》:“斷木為槧,析之為闆,力加刮削,乃成奏牘。”《舊唐書·職官志三》:“主藥、藥童,主刮削擣簁。” 吳組缃 《山洪》五:“ 章大官 得到信,連忙放下手裡正在刮削骨節預備鑲配叉頭的竹竿。”
(2).猶刮磨。擦拭。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凝圓寺》:“雨止,佛在石下東面而坐,曬袈裟,年歲雖久,彪炳若新,非直條縫明見,至於細縷亦新(彰)。乍往觀之,如似未徹,假令刮削,其文轉明。”
(3).删削;修改。 唐 元稹 《獻荥陽公詩五十韻》附啟:“諸生帖帖竦竦,各盡詞以獻公。公則舉其摧敵,推案析理,次至數聯,應若前定,諸儒有不安者,隨為刮削,變嫫為妍。”
(4).勒索。《醒世姻緣傳》第三二回:“虧了這四個人都有良心,能體貼 晁夫人 的好意,不肯在裡邊刮削東西。” ********* 《出奔》一:“這一位 玉林媳婦 的刮削刻薄的才能,雖則年紀輕輕,倒反遠出老狡的公公之上。”
刮削在漢語中為動詞,包含以下核心含義及權威釋義:
指用刃具平貼物體表面移動,削除多餘部分。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用刀具等貼着物體表面移動,削去表層物質。
《辭海》(第七版):通過刮擦使物體表面變薄或光滑的加工方法。
示例:工匠用刨刀刮削木材表面,使其平整光滑。
比喻以強制手段奪取他人利益,含貶義。
《漢語大詞典》:搜刮、榨取(錢財)。
《古代漢語詞典》:指強行奪取他人財物,如“官吏刮削民脂民膏”。
示例:古代貪官常借賦稅之名刮削百姓。
指冰川運動過程中對地表岩石的磨蝕與剝離。
《地理學名詞》(科學出版社):冰川底部攜帶的岩屑對基岩産生的磨蝕作用。
《地質學大辭典》:冰川侵蝕地貌形成的動力過程之一。
示例:阿爾卑斯山的U形谷是冰川刮削作用的典型産物。
(注:因未搜索到可驗證的線上鍊接,此處僅标注紙質權威辭書名稱。)
“刮削”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物理操作
指用刀具等工具去除物體表面物質,使其光滑或平整。例如,刮削木材、金屬表面等。
示例:漢王充《論衡·量知》中提到“力加刮削,乃成奏牘”,即通過刮削處理木材制成書寫用的簡牍。
機械加工術語
在機械制造中,指用刮刀去除微量金屬,以提高工件表面精度或改善配合面接觸狀況。例如機床導軌、軸瓦的精細加工。
文字修改與删減
古代文獻中常指對文字的删削或潤色。如唐代元稹描述修改詩文時“隨為刮削,變嫫為妍”。
擦拭與清潔
如北魏《洛陽伽藍記》提到刮削佛像表面以使其紋理更清晰。
比喻義(較少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專業操作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機械工程手冊或古代文獻解析。
半勞動力豺狼虎豹蟬腹龜腸暢遠鈔寫楚丘盜截豆牙菜剕辟忿憾氛坱赙布革鞾宮蓮關覽古黃貴星寒蟬凄切耗竭耗磨黑韓王鹘蹄翦疆佳冶解憂激發态計功行封蒺藜沙上野花開舉乳巨子孔老空僞兩優釋褐領教靈兔溜馬露簟漫衍密觇篾棄拿腔做勢滂澤奇局清高青羅帶秋秋翐翐區宙聖姑十七八守滞涚水松枝麈忒煞天粹脫繮之馬望屋而食窊下偉論握綱提領諧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