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轉的意思、公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轉的解釋

[revolution] 一個天體繞着另一個天體轉動叫做公轉

詳細解釋

一個天體繞着另一個天體的運動。地球等太陽系中的行星、彗星、流星體,繞着太陽轉動,或各行星的衛星繞着行星轉動,都稱公轉。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是365天6小時9分10秒;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是27天7小時43分11.5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公轉的漢語詞典釋義與科學解析

在漢語語境中,“公轉”一詞指天體圍繞另一質量更大的中心天體沿固定軌道進行的周期性圓周運動。《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一個天體繞着另一個天體轉動”,并特别強調地球繞太陽的周年運動是該概念的核心範例。這一術語源自天文學領域,現已廣泛應用于自然科學教育體系。

從科學角度解析,地球公轉呈現三個關鍵特征:

  1. 軌道特性:地球公轉軌迹為橢圓形軌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軌道偏心率約0.0167(《天文學大辭典》第二版)。這種橢圓性導緻地球與太陽距離存在近日點(約1.47億公裡)和遠日點(約1.52億公裡)的周期性變化。

  2. 運動周期:完整公轉周期稱為恒星年,精确時長為365日6小時9分10秒(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觀測數據)。這一周期直接決定了地球季節更替規律。

  3. 物理效應:公轉産生的黃赤交角(約23°26')是形成四季分野和晝夜長短變化的根本原因。NASA行星科學數據庫指出,這種軸向傾斜與公轉運動的結合,使地球表面太陽輻射分布呈現規律性緯度差異。

現代天文學延伸了該術語的應用範疇,如月球繞地球公轉(形成月相變化)、人造衛星軌道運行等均屬公轉現象的具體表現。中國大百科全書網絡版特别說明,所有受中心天體引力支配的軌道運動均可納入廣義公轉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

“公轉”是天文學中的術語,指一個天體圍繞另一個質量更大的天體沿着固定軌道進行的周期性運動。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公轉是描述天體(如行星、衛星等)以引力為驅動力,圍繞中心天體(如恒星、行星)沿橢圓或近似圓形軌道運行的現象。例如,地球繞太陽公轉,月球繞地球公轉。

  2. 關鍵參數

    • 軌道形狀:多為橢圓形,中心天體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如地球繞太陽的軌道)。
    • 公轉周期:完成一圈軌道運動所需的時間。例如,地球公轉周期為365.25天(一年),月球公轉周期約為27.3天。
    • 軌道速度:速度與距離中心天體的位置相關,遵循開普勒第二定律。
  3. 科學影響

    • 季節變化:地球公轉軌道和自轉軸傾角共同導緻四季更替。
    • 潮汐現象:月球對地球的公轉引力引發海洋潮汐。
    • 時間計算:公轉周期是制定曆法的基礎(如陽曆以地球公轉為依據)。
  4. 相關公式
    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公轉周期與軌道半長軸的關系為:
    $$ T = frac{4pi}{G(M+m)} a $$
    其中,( T )為公轉周期,( a )為軌道半長軸,( G )為引力常數,( M )和( m )分别為中心天體與公轉天體的質量。

  5. 與自轉的區别
    公轉是“繞外部中心運動”,而自轉是“繞自身軸旋轉”。例如,地球既繞太陽公轉(産生年),又繞地軸自轉(産生晝夜)。

示例:太陽系八大行星均繞太陽公轉,軌道半徑越大,公轉周期越長(如火星公轉周期為687天,海王星為165年)。這一規律也適用于其他恒星系統。

别人正在浏覽...

白鳳遍野腸液逞藝徹馔尺幅千裡充攝道貌凜然妒悍風景攝影改悟幹耗胳膊肘朝外拐黃後灰慘慘回返胡元講談講題剪切力角鋼教诏竭節即即世世荊室疾争寥漠鸾氛昧機梅園村娘們粘糊糊爬格子辟儒披索乾酵母汽錘棄孩青霄翼歧嶷榮仕軟骨農耎弱潤緻三豕涉河僧戒森然閃試沈悼石步收什探查陶母邀賓條科逖遠同行同年會文章小飰消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