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勾銷;塗抹掉。 元 無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這個不打緊,我受了你香燈祭祀,與你名下勾抹了該死的冊籍,注上三十歲,有九十九歲壽。”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清號件》:“如比日,該吏不禀,即以延捱作弊,重責,其銷過廢牌,即勾抹存署内,以備查考。”
“勾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勾銷或取消
指通過塗抹、删改等方式使某事物(如文字、記錄、名冊等)失去效力或存在痕迹。
具體擦拭動作
指用手或工具輕輕擦拭物體表面,使其幹淨或光滑,常見于日常清潔或修複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典》及元代雜劇相關研究。
勾抹是一個動詞,意思是用筆或手指在紙上進行描繪、書寫或擦拭的動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勹(勺)+ 手,總共2個筆畫。
來源:勾抹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書記錄和繪畫技法。在書法和繪畫中,勾抹指的是用短而輕的筆觸描繪和勾勒細節。
繁體:勾抹的繁體字為「勾摩」。
古時候漢字寫法:勾抹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形狀稍有不同。古時候的寫法中,勾抹的形狀更像是一個人的手持着一個筷子,用筷子在紙上畫線的樣子。
例句:他用濕布勾抹着牆壁上的污漬。
組詞:勾畫、抹布、抹殺。
近義詞:勾劃、描摹、描繪。
反義詞:描寫、清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