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陸吾的意思、陸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陸吾的解釋

傳說中的 昆侖山 神名。即 肩吾 。人面虎身虎爪而九尾。《山海經·西山經》:“西南四百裡,曰 昆侖之丘 ,是實惟帝之下都,神 陸吾 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 郭璞 注:“即 肩吾 也。 莊周 曰‘ 肩吾 得之,以處大山’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陸吾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名,最早見于《山海經》,其釋義與文獻考據如下:

一、詞義解析

陸吾(lù wú)是昆侖山神名,司掌“帝之下都”(天帝在人間的都邑),兼具天界守衛與自然秩序維護者的神職。《山海經·西山經》載:“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形貌特征為“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象征威猛與神力1。

二、文獻溯源

  1. 《山海經》體系

    陸吾在《西山經》《海内西經》中均有記載,統禦昆侖山神域,掌管“天之九部”(宇宙九方)及“帝之囿時”(天帝苑圃的季節更替),體現其作為自然法則的化身1。

    原文引述:“西南四百裡,曰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山海經·西山經》)

  2. 與“肩吾”的關聯

    部分學者認為《莊子·大宗師》中“肩吾得之,以處大山”的“肩吾”即陸吾異名,反映其神格在先秦文獻中的流變2。

三、神職與文化象征

四、學術考辨

現代研究指出,陸吾原型可能源于古羌族虎圖騰崇拜(如彜族虎宇宙觀),其神職演變反映先秦至漢初對昆侖仙境的體系化建構3。東漢《河圖括地象》稱其為“龍身陸吾”,進一步豐富其神話意象。


參考文獻來源:

  1. 《山海經·西山經》,國學大師網《山海經》原文庫
  2. 《莊子·大宗師》,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莊子》
  3. 袁珂《中國神話大詞典》(四川辭書出版社),中華書局古籍庫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權威文獻記載,“陸吾”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名,具體釋義如下:

  1. 身份與出處
    陸吾又稱“肩吾”,是昆侖山的守護神,掌管天帝在下界的都城(帝之下都)。其記載最早見于《山海經·西山經》,郭璞注稱其“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即負責天界九域和天帝苑囿的時序。

  2. 形象特征
    其外形為人面、虎身、虎爪,并長有九尾。這一描述與《山海經》原文一緻,但部分文獻(如低權威性來源)提到“獅子尾巴”可能與九尾混淆,需以古籍記載為準。

  3. 職能與象征意義
    陸吾不僅是昆侖山的守護者,還兼具神性與自然秩序的管理職能。昆侖山作為神話中的天梯和宇宙中心,陸吾的存在象征着對神聖領域的絕對掌控。

  4. 别名與關聯文獻
    莊子在《大宗師》中提及“肩吾得之,以處大山”,印證了陸吾與肩吾為同一神明,且與泰山等其他神山存在關聯。

  5. 文化影響
    作為《山海經》經典異獸之一,陸吾的形象被後世廣泛應用于文學與藝術創作,成為威武守護神的典型代表。

建議進一步查閱《山海經·西山經》原文及郭璞注疏,了解更詳盡的古典神話體系。

别人正在浏覽...

保持跋山涉川跰邊傍變調邊竟弊漏不愧參定朝列朝起稱體馳辯澄沙丁香核斷酒妒女改官趕鞘高教勾三搭四光統監刻佳氣救止空晴脈口明姿闵骞某些目亂睛迷牛鞅磐維胚芽評論黔刺親慈畎疆阙額攘擇容儀申定盛贊侁仕石銘飾熊瘦身水陽水影騰達天經地緯天上人間途軌推理未入流文扮文叙子鄉隣飨祀小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