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牧兒的意思、牧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牧兒的解釋

牧童。《漢書·劉向傳》:“ 項籍 燔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臧槨。”《後漢書·儒林傳序》:“學舍穨敝,鞠為園蔬,牧兒蕘豎,至於薪刈其下。” 元 高克恭 《過弋陽》詩:“日暮牧兒歸不得,料應白水漲前溪。”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樓看花》詩:“生憎圉人控驕馬,絶愛牧兒飄紙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牧兒是漢語中對放牧孩童的統稱,常見于古代文獻與現代方言中,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詞義解釋

牧兒指從事放牧工作的兒童或少年,多用于古代農業社會語境。

權威來源:

《漢語大詞典》第7冊第3頁明确釋義:“牧兒,牧童。”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收錄該詞于江淮官話、西南官話等方言區,詞義與古義一緻。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1. 史書記載

    《漢書·劉向傳》記載:“牧兒亡羊,羊入其鑿。” 此處“牧兒”指丢失羊羔的放牧孩童,反映其勞動職責。

  2. 詩詞用例

    唐代詩人李涉《牧童詞》:“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以“牧童”代指牧兒,描繪其生活狀态。

  3. 方言延續

    今湖北、四川等地方言仍保留“放牧兒”的說法,指代幫家庭放養牲畜的兒童(《漢語方言詞彙調查實錄》,中華書局)。


三、社會文化意涵

牧兒在傳統社會中多屬貧困家庭子弟,其形象常被賦予兩種象征:


四、近現代演變

隨着農業機械化,牧兒群體逐漸減少,但該詞仍用于:

  1. 文學懷舊題材(如沈從文《邊城》中對湘西牧童的描寫);
  2. 方言口語(如贛語“看牛伢子”與“牧兒”同義);
  3. 文化符號(“牧童短笛”成為田園意象代表)。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3.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4. 《漢語方言詞彙調查實錄》(中華書局)
  5.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文獻版本;現代詞典可參考權威線上平台如漢典網(zdic.net) 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 的對應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牧兒”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詞義

2. 引證與典籍用例

3. 綜合解析

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了漢典、曆史典籍及文學作品的解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書》《後漢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鄙闇便宜貨碧磴冰魄擦卓兒讒詞長眼聰明一世苁蓉大姑道德價值大賢對薄公堂讀如發付好惡河紀黃草峽荒越幻想曲揀别江漲腳尖夾榆居安思危铠鑐蚵蚾雷地離聚凜肅六韬龍度天門麻苴彌遠暖燙燙烹煮潛語青樹勤黾氣拍棄席人心果肉稱入不敷出刷利泗洙逃瘧天相體循環同雠銅斤同盟軍銅甎尉悅文誼五行相生現成鄉射諧稱媳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