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觀象台的意思、北京古觀象台的詳細解釋
北京古觀象台的解釋
原名“觀象台”、“瞻象台”。世界現存最完整的古觀象台之一。在北京建國門南泡子河旁。于明朝正統年間(1436-1449)興建。至今留有清制的八件儀象:天體儀、赤道經緯儀、黃道經緯儀、地平經緯儀、象限儀、紀限儀、地平經儀和玑衡撫辰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詞語分解
- 北京的解釋 .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當時疆土之北,因謂之北京。《文選·謝瞻<王撫軍庾西陽集别時為豫章太守庾被徵還東>詩》:“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言 庾 被召
- 觀象台的解釋 用以觀測或裝備起來以觀測自然現象如在天文學、磁學、氣象學、鳥類學中的現象的建築物或地方詳細解釋我國古代觀測天象的高台。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銅儀龍》:“ 欽天山 有觀象臺,上庋銅渾儀,四隅柱各
網絡擴展解釋
北京古觀象台是中國明清兩代的國家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連續觀測時間最長的天文台之一。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一、基本概況
- 地理位置:位于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立交橋西南側,毗鄰南泡子河。
- 建造時間:始建于明正統七年(1442年),曆經明清兩代擴建完善,持續天文觀測近500年(至1926年)。
- 曆史地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北京古代天文儀器陳列館,展示中國古代天文學成就。
二、曆史沿革
- 明代起源:初名“觀星台”,陳設簡儀、渾儀等儀器,是皇家天文觀測與曆法編制的核心機構。
- 清代發展:改稱“觀象台”,增設八件融合歐洲技術的銅制儀器(如天體儀、赤道經緯儀等),成為中西科技交融的見證。
- 近代變遷:辛亥革命後更名為中央觀星台,1929年停止觀測,轉為天文博物館。部分儀器曾因戰亂外流,後部分歸還。
三、建築與儀器特色
- 建築結構:原與北京城牆相連,現台體為空心牆室結構,台上陳列儀器,台下為工作用房。
- 儀器成就:現存清代八件大型青銅儀器(如玑衡撫辰儀、象限儀等),兼具科學價值與藝術價值,被譽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活化石”。
四、保護與現狀
- 文物保護:1957年因周恩來總理批示免于地鐵工程拆除,1982年修複後列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 現代功能:作為科普場館開放,展示古代天文儀器及觀測曆史,延續科學傳播使命。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建築細節或儀器功能,、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北京古觀象台:曆史與意義
北京古觀象台,是指位于北京市中南部的一座古代觀象台。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等相關知識,并給出一些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詞義解析:
“古觀象台”指的是具有曆史意義的觀測和記錄星象、天文現象的建築或設施。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古(主要部首)+ 見(輔助部首)。
筆畫:古(5畫)+ 見(7畫)+ 象(11畫)+ 台(5畫)= 28畫。
來源:
《北京古觀象台》這個詞從字面上來看,意思為位于北京的一座古代觀象台,是一個專用的名稱。
繁體寫法:
北京古觀象臺(繁體字)。
古時漢字寫法:
觀:觀字在古時寫作“官”。
象:象字在古時寫作“⿰⿱⼱上口(⿱8左⼀1右⼀1)再合并”。
台:台字在古時寫作“臺”。
例句:
1. 北京古觀象台是我國古代天文學發展的重要遺迹。
2. 請大家保護好北京古觀象台,它承載着曆史的記憶。
組詞:
古迹、觀測、天文、建築、設施。
近義詞:
古觀天台、古天文台、古宇宙觀測台。
反義詞:
現代觀象台、現代科學建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