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北京古觀象台的意思、北京古觀象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北京古觀象台的解釋

原名“觀象台”、“瞻象台”。世界現存最完整的古觀象台之一。在北京建國門南泡子河旁。于明朝正統年間(1436-1449)興建。至今留有清制的八件儀象:天體儀、赤道經緯儀、黃道經緯儀、地平經緯儀、象限儀、紀限儀、地平經儀和玑衡撫辰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北京古觀象台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曆史最悠久的古代天文觀測遺址之一,位于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立交橋西南側。其名稱由“北京”“古”“觀象台”三部分構成:“北京”指地理位置,“古”強調其曆史屬性,“觀象台”則明确其功能為觀測天象、制定曆法的專用建築。該建築始建于明朝正統七年(1442年),清代沿用并擴建,連續開展天文觀測近500年,被國際天文學界譽為“東方天文寶庫”。

從建築形制分析,北京古觀象台主體為磚砌高台建築,台體高約14米,台頂南北長20.4米,東西寬23.9米,台上陳列赤道經緯儀、象限儀等八件青銅天文儀器。這些儀器融合了中國傳統渾儀結構與歐洲文藝複興時期天文刻度技術,印證了明清時期中西科技交流的曆史脈絡,其中天體儀、地平經儀等被《中國天文史》列為“十七世紀世界天文儀器的巅峰之作”。

作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古觀象台現存觀測記錄對研究古代曆法改革、日月食推算具有關鍵實證價值。例如《崇祯曆書》的編制便基于此台觀測數據,而台基東南側的圭表遺址,更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測影實證場地,為研究黃赤交角變化提供了珍貴實物标本。

網絡擴展解釋

北京古觀象台是中國明清兩代的國家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連續觀測時間最長的天文台之一。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一、基本概況

二、曆史沿革

三、建築與儀器特色

四、保護與現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建築細節或儀器功能,、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艾蒳陛者擘劃稱慶出捐除滅觸器處暑粹白電子陶瓷定虐惡補飛飛紛猋豐頤腹案公察管段果熟蒂落古訓鴻筆麗藻宏謀荒茫黃獅子解紛排難結局敬尊進拟觭偶絶甘分少戄然聚米為山翎管礰礋龍步驢媚夢想難忘蓬山鉗口結舌鉗盧茄科七人棄約辱在桑黮省靜沈鈎射數說到家松石橚槮桃李人條風斡萦五辛菜賢操相合日小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