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被選任館職。 清 方苞 《翰林院檢讨窦君墓表》:“戊辰成進士,館選。” 清 袁枚 《新齊諧·陰間中秋官不辦事》:“足下今科必中,但恐未能館選。”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 史文靖公 , 康熙 庚辰年十九,館選後歸娶。”參見“ 館職 ”。
“館選”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應用于明清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館”指翰林院,“選”即選拔。合指通過科舉考試的新科進士中,再次選拔優秀者進入翰林院擔任庶吉士的制度。庶吉士需在翰林院學習三年,期間接受朝廷考核,優秀者留任翰林院編修、檢讨等官職,次者外派為地方官。
曆史背景
選拔意義 館選不僅是官職任命,更是儲備高級文官的重要途徑。翰林院出身的官員往往晉升更快,如清代史贻直(谥文靖)19歲即通過館選入仕,後官至大學士。
相關制度
需要說明的是,現代語境下偶見将“館選”引申為各領域人才選拔的用法,但此非曆史原義。該詞核心仍指向明清科舉制度中的特定選拔環節。
館選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分别是“館”和“選”,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字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館,在漢語中是指供給旅客休息、住宿或舉辦各種活動的場所,也可以指博物館、圖書館等專門的文化機構。
拆分部首:方、見。
筆畫數:6畫。
選,表示在多個項目中挑選出最理想、最合適的一項。
拆分部首:辶、宀、亟。
筆畫數:16畫。
館選這個詞是現代漢語中的一個詞組,來源是根據兩個字的含義組合而成的。在繁體字中,館選的寫法相同。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館選的寫法不同于現代的寫法。對于館這個字,在古代稱之為“舘”,拆分部首為“艹”和“阝”,總計8畫。選這個字在古代的寫法是“選”,拆分部首為“辶”和“巀”,總計18畫。
1. 這個圖書館選書很豐富,你可以找到任何你想看的書。
2. 在人才選拔中,選拔官需經過認真的館選。
館選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館藏、圖書館選購、博物館選址等。
近義詞:選擇、挑選。
反義詞:放棄、舍棄。
以上就是關于館選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介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