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被选任馆职。 清 方苞 《翰林院检讨窦君墓表》:“戊辰成进士,馆选。” 清 袁枚 《新齐谐·阴间中秋官不办事》:“足下今科必中,但恐未能馆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史文靖公 , 康熙 庚辰年十九,馆选后归娶。”参见“ 馆职 ”。
“馆选”是一个历史术语,主要应用于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馆”指翰林院,“选”即选拔。合指通过科举考试的新科进士中,再次选拔优秀者进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的制度。庶吉士需在翰林院学习三年,期间接受朝廷考核,优秀者留任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职,次者外派为地方官。
历史背景
选拔意义 馆选不仅是官职任命,更是储备高级文官的重要途径。翰林院出身的官员往往晋升更快,如清代史贻直(谥文靖)19岁即通过馆选入仕,后官至大学士。
相关制度
需要说明的是,现代语境下偶见将“馆选”引申为各领域人才选拔的用法,但此非历史原义。该词核心仍指向明清科举制度中的特定选拔环节。
馆选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分别是“馆”和“选”,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字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馆,在汉语中是指供给旅客休息、住宿或举办各种活动的场所,也可以指博物馆、图书馆等专门的文化机构。
拆分部首:方、见。
笔画数:6画。
选,表示在多个项目中挑选出最理想、最合适的一项。
拆分部首:辶、宀、亟。
笔画数:16画。
馆选这个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组,来源是根据两个字的含义组合而成的。在繁体字中,馆选的写法相同。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馆选的写法不同于现代的写法。对于馆这个字,在古代称之为“舘”,拆分部首为“艹”和“阝”,总计8画。选这个字在古代的写法是“選”,拆分部首为“辶”和“巀”,总计18画。
1. 这个图书馆选书很丰富,你可以找到任何你想看的书。
2. 在人才选拔中,选拔官需经过认真的馆选。
馆选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馆藏、图书馆选购、博物馆选址等。
近义词:选择、挑选。
反义词:放弃、舍弃。
以上就是关于馆选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介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