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獠的意思、蠻獠的詳細解釋
蠻獠的解釋
舊時對西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迦摩縷波國》:“此國東山阜連接,無大國都,境接西南夷,故其人類蠻獠矣。”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朱砂膏治白花蛇毒》:“州連蠻獠,三月草長蛇盛,則當防戍。”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華族寒門,别若鳥魚;蠻獠都士,絶出智愚。”
詞語分解
- 蠻的解釋 蠻 (蠻) á 粗野,兇惡,不通情理:野蠻。蠻橫(坣 )。蠻不講理。 愣,強悍:一味蠻幹。 中國古代稱南方各族:蠻荒。 方言,相當于“很”:蠻好。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 獠的解釋 獠 á 面貌兇惡:獠面。獠牙(露在嘴外面的長牙)。 夜間打獵:“于是乃相與獠于蕙圃”。 筆畫數:; 部首:犭;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蠻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蠻獠”由“蠻”和“獠”組成:
- 蠻:原指中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引申為“野蠻、粗野”之意。
- 獠:本義為兇猛的野獸,後形容人行為兇悍、無禮。
二者組合後,基本含義為“形容人野蠻兇猛、粗野無禮”,或作為對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
二、詞源與曆史演變
- 起源:最早見于《史記·貨殖列傳》,用于描述原始部落的野蠻狀态。
- 蔑稱演變:古代北方漢族對南方少數民族(如壯族、瑤族、黎族、苗族等)的統稱,帶有貶義。
- 文學引用: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和宋代孔平仲《孔氏談苑》均用此詞指代西南方少數民族。
三、使用場景與注意事項
- 貶義用法:常用于形容未開化的群體或個體,例如“蠻獠之地”“蠻獠之俗”。
- 現代適用性:當代語境中多用于文學或曆史叙述,實際使用需謹慎,避免對少數民族造成冒犯。
四、相關擴展
- 近義詞:獠蠻(詞序調換,含義相近)。
- 文化背景:反映了古代中原王朝對邊疆民族的偏見,屬于曆史語境中的特定表述。
如需更詳細的文獻例證,可參考《史記》《大唐西域記》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蠻獠:意思及來源
“蠻獠”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指野蠻、粗野的人或部落。這個詞語起源于古代,用來形容那些生活在邊遠地區或山林中的部落人群。
蠻獠:拆分部首和筆畫
在“蠻獠”這個詞中,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如下:
- 蠻:部首是蟲,共12畫;
- 獠:部首是犬,共15畫。
蠻獠:繁體及古時候漢字寫法
“蠻獠”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蠻獠”。古代漢字的變體中也有類似的寫法,如“獮獠”。
蠻獠: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蠻獠”這個詞語的例句:
- 他來自一個蠻獠的部落,一直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
- 這片山區曾經是蠻獠聚居的地方,現在已經被開發成旅遊景區。
- 這個部落的人被稱為蠻獠,他們有着獨特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
蠻獠: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以下是一些由“蠻獠”組成的詞語、與“蠻獠”近義的詞彙以及反義詞:
- 組詞:蠻獠部落、蠻獠風情、蠻獠生活。
- 近義詞:野蠻、粗野、蠻荒。
- 反義詞:文明、溫雅、禮貌。
以上是關于“蠻獠”這個詞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介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