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遶佛的意思、遶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遶佛的解釋

環繞着佛或佛像兜圈子。佛教以此表示對佛的敬信之情。《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言語未竟,女忽然現,稽首作禮,遶佛三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遶佛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宗教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形和佛教儀軌兩方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遶"為"繞"的異體字,《說文解字》釋為"纏也",本義指圍繞、環繞動作。"佛"指佛陀或佛像,源自梵語Buddha的音譯。二字組合後,特指佛教徒以順時針方向圍繞佛塔、佛像或聖物行走的禮敬儀式。《漢語大詞典》記載此詞最早見于南北朝佛教典籍,如《高僧傳》載"繞佛三匝,頂禮而退"。

二、宗教内涵 根據《法苑珠林》儀軌篇記載,繞佛包含三重修行意義:1)身業清淨,通過右繞動作表達恭敬;2)口誦佛號,常伴"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等聖號;3)意念專注,觀想佛陀功德。這種三業相應的修持法,被《大正新修大藏經》收錄的《華嚴經·淨行品》稱為"行道法要"。

三、儀軌實踐 當代佛教寺院仍保留三種繞佛形式:1)經行繞佛,見于早晚課誦時;2)佛七繞念,淨土宗打佛七期間特有的集體修行;3)塔廟右旋,信衆參拜佛塔時的基本禮儀。中國佛教協會官網《佛教儀軌入門》指出,繞佛時應保持威儀,步速均勻,内心默念佛號。

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歸入宗教用語類,标注讀音為rào fó。需要注意的是"遶"作為"繞"的異體字,現代規範寫作中建議使用"繞佛"的寫法,但在佛教典籍和學術研究中仍可見傳統寫法。

網絡擴展解釋

“遶佛”是佛教術語,指信衆以順時針方向環繞佛或佛像行走的儀式行為,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其字面意為“環繞佛(像)”,拼音為rào fó(部分注音為rǎo fó)。這一行為通過繞行表達對佛陀的虔誠敬意,是佛教修行或禮佛儀式中的重要環節。

  2. 起源與經典依據
    起源可追溯至佛教傳統儀式,如《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記載:“遶佛三帀(匝)”的典故,描述信衆繞佛三周以示禮敬。

  3. 具體形式與象征

    • 繞行方向一般為順時針,象征與佛陀教義同向而行。
    • 繞行圈數常為奇數(如三圈、七圈),其中“三匝”代表對佛、法、僧三寶的皈依。
  4. 文化延伸
    該詞也被引申為對信仰或事物的極度虔誠态度,例如形容人對某種理念的專注與敬畏。

提示:不同文獻對注音存在細微差異(rào/rǎo),可能與方言或曆史發音演變有關。如需更詳細儀軌,可查閱《法華經》或佛教禮忏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八公山背盟敗約蹩氣蔔問塵露重規綢綿垂象寸食當盧誕説打破迷關非彜逢場竿木焚芝告牒榖皮巾黑神皇太妃揮散澆淋街鼓解巾從仕驚耀進退出處禁衛靓麗劣丈鄰區劉四罵人柳洲胪析呂梁麥信面無慚色磨利磨磨蹭蹭糱麴盤壩裒次巧佞挈辭且洩青郭瓊彩容芘扇轎飔飔跳水聽喚稊氣錢蹄尾妄死誤碼率閑誕纖茸先天不足先條小軍俠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