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熟貌。《詩·商頌·烈祖》:“自天降康,豐年穰穰。”《史記·滑稽列傳》:“五穀蕃熟,穰穰滿家。”
(1).衆多。《詩·周頌·執競》:“降福穰穰,降福簡簡。” 毛 傳:“穰穰,衆也。”一本作“禳禳”。 漢 揚雄 《甘泉賦》:“儐暗藹兮降清壇,瑞穰穰兮委如山。” 唐 韓愈 《劉生詩》:“天星迴環數纔周,文學穰穰囷倉稠。” 王闿運 《<湘潭縣志>序》:“銀鈔穰穰。”
(2).紛亂貌。穰,通“ 攘 ”。 唐 溫庭筠 《寒食節日寄楚望》詩之二:“颸颸楊柳風,穰穰櫻桃雨。” 宋 洪邁 《夷堅甲志·舒民殺四虎》:“行至 舒州 境,見村民穰穰,十百相聚,因弛擔觀之。其人曰:‘吾村有婦人為虎銜去。’” 元 劉伯亨 《朝元樂》套曲:“涼凄凄瀟瀟風雨催,冷陰陰穰穰蘆花底。”
(3).形容詞後綴。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不見時準備着千言萬語,得相逢都變做短歎長籲。他急穰穰卻纔來,我羞答答怎生覷。”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談義》:“千載 荊 城,霎時間遍地蓬蒿,不争的把 昭王 殺了,笑 包胥 急穰穰 秦國 去號咷。”
(4).形容匆忙。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故穰穰而來,煢煢獨往。”
“穣穣”是“穰穰”的異體寫法,本義指谷物豐盛、堆積繁茂之貌,多用于形容五谷豐收的景象。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典籍或文學作品中。
具體解釋:
核心含義
源自“穰”字本義,指禾谷豐熟。《說文解字》釋“穰”為“黍稷已治者”,即已脫粒的黍稷,後引申為豐盛、衆多。疊用“穰穰”強化了繁茂、充盈的意象,如《詩經·周頌·執競》中“降福穰穰”,即描述福祿豐盛。
文學用例
成語“穰穰滿家”形容家中糧食堆積如山,如《史記·滑稽列傳》提到“五谷蕃熟,穰穰滿家”,體現富足景象。古詩詞中也常用此詞渲染豐收或富饒氛圍。
注意字形差異
“穣”是“穰”的異體字,二者音義相同(均讀ráng),但現代規範字形多寫作“穰”。若在文獻中遇到“穣穣”,可視為“穰穰”的變體。
建議:若需引用此詞,建議優先使用“穰穰”寫法,并标注讀音(ráng ráng),以避免歧義。
穣穣是一個漢字,意思是豐收的樣子,豐收盛大的意象。
穣穣的部首是禾,其中一共有16個筆畫。
穣穣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漢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在繁體中,穣穣的寫法為穰穰。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穣穣在古時候的寫法為: 睕 耒 | | 穴 禾 丶 氺 示
我們多年的辛勤努力終于換來了一年一度的穣穣。
組詞:穣禾、穣田、穣苗、收穣。
近義詞:豐收、豐盛、富饒。
反義詞:凋謝、枯萎、貧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