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陶墟的意思、陶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陶墟的解釋

傳說中 舜 燒制陶器的地方。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泗水》:“《春秋》 昭公 七年, 謝息 納 季孫 之言,以 孟氏 成邑 與 晉 而遷于 桃 。 杜預 曰:‘ 魯國 卞縣 東南,有 桃虛 ,世謂之曰 陶墟 , 舜 所處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陶墟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燒制陶器的手工業作坊遺址,尤指考古發掘中發現的陶窯遺迹及周邊堆積區域。以下從詞義、考古特征與文化意義三方面詳釋:


一、詞義解析


二、考古學特征

陶墟通常包含以下典型遺迹(據考古報告歸納):

  1. 窯爐結構:如半地穴式饅頭窯、龍窯等,殘留窯壁、火膛、煙道。
  2. 生産堆積:窯渣、殘次陶片、工具(陶拍、轉盤)及原料(陶土、釉料)。
  3. 附屬設施:作坊地基、儲水坑、晾坯場等。

    例如河南鞏義黃冶窯遺址,發現唐代三彩窯爐群與釉料沉澱池。


三、文化意義

  1. 技術實證:反映曆代制陶工藝演變,如商代印紋硬陶、漢代鉛釉技術、唐代三彩等。
  2. 經濟形态标志:見證手工業分工與商品經濟,如宋代磁州窯、景德鎮窯的規模化生産。
  3. 文化遺産載體:如浙江上林湖越窯遺址,印證“秘色瓷”文獻記載,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典型實例: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年。
  2. 郭璞《爾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3.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學·三國兩晉南北朝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
  4. 馮先銘《中國陶瓷史》,文物出版社,2011年。
  5. 浙江省文物局《上林湖越窯考古報告》,文物出版社,2019年。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陶墟”的詞義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陶墟指傳說中舜帝燒制陶器的地點,屬于古代地名,用于描述與制陶相關的曆史遺址。該詞由“陶”(制陶工藝)和“墟”(廢棄的居所或遺址)組合而成,強調其作為手工業遺迹的性質。

  2. 文獻出處
    最早記載見于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泗水》,其中引用了杜預的注釋:“魯國卞縣東南,有桃虛,世謂之陶墟,舜所處也。”此處将陶墟與舜的制陶活動相關聯,并說明其地理位置。

  3. 地理位置考據
    根據古籍描述,陶墟位于春秋時期魯國卞縣(今山東泗水縣一帶)東南方向,後被民間傳為舜帝制陶的場所,可能與古代制陶業的發展中心有關。

  4. 文化象征意義
    舜帝作為上古賢君,其制陶傳說反映了早期手工業的興盛。陶墟因此被賦予文化象征意義,成為古代技藝傳承和文明起源的符號。

  5. 詞語結構解析

    • 陶:古音可讀作“táo”或“yáo”(如“臯陶”),此處指陶器制作工藝;
    • 墟:指廢棄的聚落或遺址,引申為曆史遺迹。

陶墟是一個融合曆史、地理與工藝文化的詞彙,需結合文獻考據與語義分析綜合理解。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水經注》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元鞭勒逼迸不由得倡儈乘潮寵遇大使館笛材地球物理學繁朵發式鳳林賦物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侯國話名鹘沒椒庭機籌界然解續鏡水鏡照九天仙女救拯具君軍食開初刻木為鹄阃術爛灼樂鄒良金美玉練功良性煉石補天駡天扯地咆哱碰壺偏亡平頭辇切齒腐心氣憤填胸戚家軍齊筋小碟秋末犬吠之警佉經若苟善撲營聖手史識食指大動四邊凈絲茅踢腳萬丈瓦甓沩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