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閑員”。指但任閑職的官員。《舊唐書·李固言傳》:“ 德宗 時,班行多閑員,豈時乏才耶?”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第一次大失敗》:“在冷衙門裡做着閑員,候補着官職,和同事們有些合不來。”
“閑員”是一個漢語詞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指沒有實際職務或工作内容的官員或職員,通常指在集體中擔任閑職、缺乏具體事務的人員。
詞語結構
曆史用例
現代延伸
可泛指任何團體中多餘或未被充分利用的人員,如“裁汰閑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如《舊唐書》原文),來源。
閑員是指沒有工作或事務的人,也可以指工作或事務較少的人。
閑員的拆分部首是門和采,分别屬于四角和采字旁,總共有十三個筆畫。
“閑員”一詞起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見于《尚書·周書·天官冢宰》:“取象于得魚,内詐逋制,外壇屠作,奚所於采。取象于下官之事。”意為“采摘之人”。後來,根據社會發展和用詞需求的變化,閑員的含義逐漸擴展為沒有事務或工作的人。
閑員在繁體字中寫作閑員。
在古時候,閑員的漢字寫作丸員,其中的丸指的是小塊狀的東西,員是指成員。由于古代社會生産力的發展和勞動形式的變化,閑員逐漸演變為指沒有事務的人。
1. 他失業後成為一名閑員,每天的生活變得無聊起來。
2. 這個部門的閑員太多了,需要重新分配任務。
3. 她一直渴望成為一名閑員,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
閑散、閑暇、閑雲野鶴、閑情雅緻
無職、空閑、待業
忙碌、工作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