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晷柱的意思、晷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晷柱的解釋

即晷表。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書證》:“凡陰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謂為景,《淮南子》呼為景柱,《廣雅》雲:‘晷柱挂景。’并是也。”參見“ 晷表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晷柱是中國古代天文儀器日晷的核心構件之一,專指日晷晷面上垂直豎立的銅制或石制立柱,亦稱“晷表”或“表”。其功能是通過日光投射柱影至晷面刻度,實現時間測量。《漢語大詞典》将“晷”釋為“日影”,“柱”釋為“直立支撐物”,組合後特指“測日影定時刻的立柱”。

晷柱的設計遵循特定天文原理。據《中國天文學史》記載,晷柱高度與晷面傾斜角度需依據觀測地緯度精确計算,例如北京地區明清觀象台日晷的晷柱采用黃銅鑄造,柱高與晷面形成49度夾角,與當地緯度相符。其計時功能源于《周髀算經》所述“立竿測影”原理,柱影隨太陽方位角變化在晷面不同時辰區域移動,結合十二時辰或百刻制刻度即可讀取時間。

曆史上晷柱的形制存在演變差異。漢代赤道式日晷的晷柱呈方柱形,頂端雕刻圭首;唐代地平式日晷改用圓柱形晷柱,表面镌刻雲紋;至元代,郭守敬改進的仰儀日晷首次采用可調節高度的活動晷柱,這一創新被收錄于《元史·天文志》。不同材質晷柱的精度亦有區别,例如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明代石制晷柱每日誤差約±15分鐘,而清代宮廷銅鎏金晷柱誤差可控制在±5分鐘内。

網絡擴展解釋

“晷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晷柱(guǐ zhù)指古代用于測量日影的儀器,即晷表。它由豎直的立柱和頂部的橫杆構成,通過觀察太陽照射下柱影的位置變化來測定時間和太陽高度。

二、文獻依據

該詞最早見于北齊顔之推的《顔氏家訓·書證》,其中提到《淮南子》稱其為“景柱”,《廣雅》記載“晷柱挂景”,均指向同一概念。

三、功能與結構

  1. 功能:主要用于天文觀測,通過日影長度和方向判斷時辰、節氣等。
  2. 結構:核心部件為直立的柱子(晷柱),配合地面或基座上的刻度(晷面)共同構成完整的日晷系統。

四、延伸含義

部分文獻提到其比喻用法,如以“晷柱”象征衡量人行為品行的标準,但此用法較為少見,更多保留在特定文學或哲學語境中。

五、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天文儀器或文獻出處,可參考《顔氏家訓》《淮南子》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跋馬采召殘穢潮期出貨淳鹵竄惡蹴地大臨玷傷娣婦董帥東西廠短衫都江堰犯官風從響應氛垢福祉高揖貴介瞽議好異桁渡和友呼冤奸鑄戒蠟警扞盡如所期近中楷法空竹爌爌曠闊瞭眊靈運狸奴淪漫南浔鬧喳喳鳥子聲女妖扒分剽獲伽尼青鋒劍日觀亭桑蔭未移賞設射決沈睡水仙子説謊舒寫隨文釋義谇呓特特為為甜絲絲寫字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