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壅的意思、停壅的詳細解釋
停壅的解釋
停滞積壓。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四:“質明入内,廢務一日,假故既頻,事易停壅。”
詞語分解
- 停的解釋 停 í 止住,中止不動:停止。停産。停學。停職。停頓。停刊。停戰。停業。停滞。 總數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十停兒有九停兒是好的。 暫時不繼續前進:停留。停泊。 妥當:停妥。停當。 下開 筆畫數:;
- 壅的解釋 壅 ō 堵塞:壅塞(?)。壅滞。壅蔽。 用土或肥料培在植物的根部:壅土。壅肥。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停壅”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tíng yōng,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事物發展或進展停滞不前,或資源、事務因阻塞而積壓無法流通,多用于形容受阻的狀态。
二、詳細解釋
- 停滞積壓
源自宋代龐元英《文昌雜錄》中的用例:“假故既頻,事易停壅”,指事務因頻繁中斷或外部因素導緻積壓。
- 阻塞不通
描述事物(如流程、資源、信息等)因障礙無法順暢運行,如河道壅塞、交通堵塞等場景的抽象化表達。
三、字義分解
- 停(tíng):
本義為“靜止”,引申為“中止”“停留”或“放置”,如“停車”“停泊”。
- 壅(yōng):
本義為“阻塞”,如“壅塞”;也指“培土施肥”,如“壅肥”。
四、引證與用法
- 文獻用例:
《文昌雜錄》提到因頻繁廢務導緻“停壅”,反映古代行政事務積壓的典型場景。
- 現代延伸:
可比喻經濟、物流、信息等領域的阻滞現象,如“供應鍊停壅”。
以上解釋綜合了詞典釋義與古籍用例,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停壅
停壅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為⼄(丨)和土,并且它的筆畫數是7畫。
停壅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逸周書·呂刑》中。繁體字為停壅。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停壅的古代寫法是停塞,意思依然是“阻塞”或“堵塞”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由于下雨,道路上的積水停壅,交通受阻。
2. 庭院裡的下水道停壅了,需要清理一下。
這個詞的一些組詞有:
1. 停泊:指船隻在特定的地方停止運行。
2. 堵塞:指阻塞或阻礙物通過。
3. 阻塞:指防止流通過程中的阻礙。
與停壅意思相反的詞是暢通,暢通意思是指通暢無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