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慢侮的意思、慢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慢侮的解釋

輕慢侮辱。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君慢侮而怒諸侯,是失禮大矣。” 南朝 宋 謝靈運 《上書勸伐河北》:“昔 隴 西傷破, 晁錯 興言; 匈奴 慢侮, 賈誼 憤歎。”《新五代史·唐莊宗紀上》:“ 克用 上表自訴,其辭慢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慢侮"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慢"和"侮"兩個單字組成,其核心含義指态度輕慢、言語或行為上對人加以侮辱、輕視不敬。它常用于描述一種帶有傲慢、怠慢性質的侮辱行為或态度。以下從詞典釋義、詞源構成和文獻用例角度詳細解釋:


一、詞典釋義

  1. 輕慢侮辱

    指以傲慢無禮的态度對待他人,包含言語或行為上的侮辱。

    《漢語大詞典》 釋為:"輕慢侮辱。"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釋為:"輕慢侮辱。"

  2. 怠慢與欺侮的結合

    "慢"強調态度上的輕視、怠慢;"侮"側重行為上的欺辱、冒犯,二者結合後程度更深。


二、單字詞源解析

    • 本義:怠惰、遲緩(《說文解字》:"慢,惰也")。
    • 引申義:态度輕率、傲慢(如《禮記·大學》:"上慢下暴")。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中華書局影印本。

    • 本義:欺負、輕賤(《說文解字》:"侮,傷也")。
    • 引申義:言語或行為上的羞辱(如《論語·季氏》:"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來源:《說文解字》,中華書局整理本。


三、古籍文獻用例

  1. 《漢書·蕭望之傳》

    "(鄭朋)欲讦望之,因曰:‘……朋行傾邪,慢侮大臣。’"

    釋義:鄭朋行為不端,輕慢侮辱朝廷重臣。

    來源:《漢書》卷七十八,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宋史·奸臣傳》

    "(蔡)京天資兇谲……慢侮同列,陰中傷人。"

    釋義:蔡京為人陰險,輕慢侮辱同僚,暗中陷害他人。

    來源:《宋史》卷四七二,中華書局點校本。


四、使用場景與語義特征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2.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台灣教育部,2015年。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華書局,2013年影印本。
  4. 《漢書》(漢·班固),中華書局點校本,1962年。
  5. 《宋史》(元·脫脫等),中華書局點校本,1985年。

(注:因古籍原始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以上來源标注出版信息供學術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慢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詞義

“慢侮”由“慢”和“侮”組合而成,意為輕慢侮辱,即态度傲慢且帶有侮辱性。其中:

2.文獻用例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3.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描述對他人的不尊重行為,如:

4.近義與反義

“慢侮”強調從态度到行為的雙重不敬,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程度。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奧深般比鼻目不欺屋漏潮忽忽熾強敕準疇古蠢侪锉屑大梁大阙鈍槌放颠方音鋒炭鳳尾绫汾脽隔壁戲盥沐桂燎鴻才侯封厚厚浣溪紗誨盜誨淫慧眼昏诐徼亭解星階址雞鳴久仰疾言基座君大夫鍊翁理所必然流逋柳梢青漫天大謊蜜語甜言農作物跑淩披麻戴孝平步強硬瑞征傷目神規神領意造谥名縮節炭疽投畀托庇窙豁虓帥息版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