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使的意思、國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使的解釋

受國家委派、代表國家而出使他國的使者。《周禮·秋官·象胥》:“﹝象胥﹞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使。” 鄭玄 注:“謂蕃國之臣來覜聘者。” 唐 張繼 《送鄒判官往陳留》詩:“國使乘軺去,諸侯擁節迎。”《元史·世祖紀八》:“ 日本國 殺國使 杜世忠 等。”《初刻拍案驚奇》卷三:“西胡 月支國 獻猛獸一頭……那國使抱在手裡來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國使”是一個漢語詞彙,指代國家派遣到其他國家的正式外交代表,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國使”指受國家委派、代表國家出使他國的使者,主要負責傳遞國家意願、處理外交事務、維護國家利益與形象。這一角色是國際交往中的重要紐帶。

二、曆史與用例

  1. 古代文獻記載
    《周禮·秋官·象胥》中提到“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使”,鄭玄注解為“蕃國之臣來覜聘者”,即指接待外邦使臣的職責。
    唐代張繼《送鄒判官往陳留》詩雲:“國使乘軺去,諸侯擁節迎”,描繪了國使出行的場景。

  2. 史實案例
    《元史》記載元世祖時期“日本國殺國使杜世忠等”,反映了國使在曆史事件中的特殊地位。
    清代乾隆時期的外國使臣曾被戲稱為“馬上朝廷”,體現了國使在政治活動中的影響力。

三、其他用法

該詞也可比喻在特定領域代表國家利益或承擔重要使命的人。例如,現代語境中可能用“文化國使”形容傳播本國文化的代表人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外交制度,可參考《周禮》《元史》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國使的意思

《國使》是指被派往他國代表本國政府交涉的使者。國使承載着外交使命,代表本國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溝通、談判等活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國使》的拆分部首是“國”和“人”,其中“國”是左邊的部首,“人”是右邊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國使》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當時中國的君主會派遣使者前往其他國家進行交涉。國使作為傳遞消息、展示實力、争取利益的重要角色,成為古代外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繁體

《國使》的繁體字形狀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特别的繁體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但《國使》的古代寫法與今天的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是國使中的佼佼者,擅長外交交涉。

2. 國使的任務是促進兩國之間的關系發展。

組詞

1. 國家: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

2. 使者:被派往他人處執行任務的人。

近義詞

1. 外交官:負責處理外交事務的政府官員。

2. 外使:代表本國出使他國的使者。

反義詞

1. 敵使:來自他國的使者。

2. 内使:執行國内任務的使者,不參與外交交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