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竊取聲名。 唐 王勃 《上劉右相書》:“未嘗降身摧氣,逡巡於列相之門;竊譽幹時,匍匐於羣公之室。”
“竊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1. 基本含義
“竊譽”由“竊”(偷盜、暗中)和“譽”(名聲、贊美)組成,字面意為“竊取聲名”。核心指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名譽,或暗自得意、自我誇耀的行為。
2. 詳細解釋
3.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王勃的《上劉右相書》:“竊譽幹時,匍匐於羣公之室”,形容為迎合時勢而攀附權貴以謀取名聲。現代例句如:“那種盜名竊譽的行為,實在卑鄙”。
4. 相關表達
提示:使用該詞時需注意語境,多用于揭露或批評虛僞行為,避免誤用為中性描述。
《竊譽》是一個具有貶義的詞語,指的是通過各種不正當手段獲取他人的贊譽或榮譽。這個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竊(qiè)和譽(y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竊:偏旁部首是穴,總筆畫數5劃;
- 譽:偏旁部首是言,總筆畫數14劃。
來源:
《竊譽》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卷五十五·何晏傳》:“飲盡者益嘉以史思明之異,高竊譽之記。”這裡的“竊譽”指的是通過偷偷誇贊的方式來稱贊史思明。
繁體:
《竊譽》的繁體寫法為「竊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差異。《竊譽》的古漢字寫法為「竊譽」(偷竊誇獎)或「竊譽」(偷竊榮譽)。
例句:
他靠着竊譽來提高自己的聲譽,但最後還是被揭穿了。
組詞:
- 竊才:通過偷竊他人才能獲取成功。
- 譽滿天下:贊譽遠播,聲譽廣泛。
- 藏譽彰名:對偉大的功績進行隱晦的贊揚。
近義詞:
- 抄襲:用自己的名義盜用他人的創作。
- 騙取:通過欺騙手段獲取。
反義詞:
- 正當:合法、合理、正直的手段和權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