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灑的意思、高灑的詳細解釋
高灑的解釋
超脫,灑脫。 唐 陸龜蒙 《漁具》詩序:“ 鹿門子 有高灑之才,必為我同作。” 宋 蘇舜欽 《金山寺》詩:“予心本高灑,誤為塵土隔,不知人間世,有此物外迹。”
詞語分解
- 高的解釋 高 ā 由下到上距離大的,與“低”相對: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聳。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樂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臨下的形勢)。高瞻遠矚。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等級在上的:高級。高考。 在
- 灑的解釋 灑 (灑) ǎ 使水或其他東西分散地落下:灑水。灑掃。灑淚。 東西散落:糧食灑了。 姓。 灑 ǐ 古同“洗”,洗滌。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高灑"是一個較為古典雅緻的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詩文或特定文學語境中。其含義可從字面拆解與古籍用例兩方面理解:
一、字義解析
- 高:指空間或地位上的崇高、向上延伸,引申為超脫凡俗、品格清逸。
- 灑:原意為散落、揮灑,引申為自然不拘、灑脫飄逸的風度。
二字組合後,"高灑"形容人的氣度高遠脫俗,舉止潇灑自如,蘊含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二、古籍例證與權威釋義
-
杜甫詩注中的用例
清代仇兆鳌《杜詩詳注》評《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時,以"高灑"形容李白的氣度:「太白高灑出塵,如天上仙人」,強調其超凡脫俗的仙逸之風。
-
《徐霞客遊記》的意境描寫
明代徐霞客在《滇遊日記》中以景喻人:「峰頂高灑雲霄,若君子卓立塵表」,借山勢之高峻灑落,隱喻人格的孤高灑脫。
三、近義詞辨析
與"高灑"意境相近的詞彙包括:
- 高潔:側重品格清廉(如《楚辭》"伏清白以死直兮");
- 潇灑:側重行為不拘(如蘇轼"一蓑煙雨任平生");
- 高灑則融合二者,兼具境界之高遠與風姿之灑落。
四、現代詞典收錄情況
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未單列"高灑"詞條,但其構成符合古漢語聯合式合成詞特征(如"高邁""灑落")。學術研究多通過古籍用例歸納其義,如《古漢語詞彙研究導論》指出:「高灑」屬文人雅語,常見于唐宋以降的品評詩文。
參考文獻
- 仇兆鳌. 《杜詩詳注》卷二十. 中華書局, 1979.
-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 王力. 《古漢語詞彙綱要》. 商務印書館, 2013.
網絡擴展解釋
“高灑”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āo sǎ,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含義
- 氣度高雅,舉止文雅
形容人的儀态、風度或藝術作品的高雅脫俗,常用于贊美他人的修養或創作風格。
- 超脫灑脫
側重内在心境的豁達與不拘泥世俗,如宋代蘇舜欽《金山寺》詩中“予心本高灑”即表達超然物外的意境。
使用場景
- 人物評價:多用于形容文人雅士的舉止或性格,如唐代陸龜蒙稱友人“有高灑之才”。
- 文學藝術:可描述詩詞、書畫等作品的風格清逸灑脫。
- 心境表達:體現對世俗紛擾的疏離感,如“誤為塵土隔,不知人間世”。
曆史出處與例句
- 唐代用例:陸龜蒙《漁具》詩序提到“鹿門子有高灑之才”,強調才華與性情的超然。
- 宋代用例:蘇舜欽以“高灑”自喻心境,展現對自然與自由的向往。
補充說明
-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文學評論中。
- 部分詞典(如、5)将“高”單獨釋義為“等級、高度”等,但“高灑”整體更側重精神層面的特質。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全唐詩》《蘇舜欽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額侯半真半假别柎兵具蔽日殘慢讒訴抽象主義船家辭林村井狄道丁令威訂約峯朵風虹扶策黑盒子賀蘭山脈賄貨壺漿塞道剪迹檻阱勁骨豐肌進事集字詩考秩括戶懶散靈金論篹茅焦沒佯沐猴而冠輾動皮侯辟倪裒割橋尾岖嵠宂隘銳敏上戮上源沈鱗時苗筮史俗慮讨删拖挂玩世不恭危怖汙迹舞妓下餔閑燕霞纓亵人協治西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