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吐肝露膽 ”。《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 承信 方敢吐膽傾心,告訴道:‘小将 建州 人,實姓 範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公子屏去從人,與 劉推官 吐膽傾心,備述少年設誓之意。” 明 無名氏 《绛都春·四時怨别》套曲:“情濃乍别,為多才寸心千裡縈結。吐膽傾心,将海誓山盟曾共設。”
“吐膽傾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毫無保留地傾吐内心真實想法,形容坦誠相待、真誠交流。以下是詳細解析:
該成語體現了中華文化中對真誠溝通的重視,倡導人際交往中摒棄虛僞,以真心換真心。例如元代《绛都春·四時怨别》用其描述戀人間的誓言。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京本通俗小說》等文獻。
吐膽傾心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敢于吐露心裡的真情實感,毫不保留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吐膽傾心的拆分部首是口和膽,其中“口”表示與言辭和口頭表達相關的意思,而“膽”則表示勇氣和膽量。整個成語共有15畫。
吐膽傾心這個成語最初出自《左傳·昭公十一年》,文章中寫到魯國大夫“撤去蓋維,泣如雨下,曰:‘請君君問,子問子。’君君問乎焉,子問子焉。臨仲問乎柳下,君請曰:‘左右說而吐膽焉。’”這裡的“吐膽”即是敞開胸襟表達真情的意思。
吐膽傾心的繁體寫法是吐膽傾心。
在古代,吐膽傾心的字形稍有不同,其中“傾”字的上部由“人”字替代,成為“傾”,但整體的意思和用法并無變化。
他在朋友圈裡吐膽傾心,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關切和不滿。
傾訴、膽怯、膽小、心事、膽量等
開誠布公、切膚之言、毫不掩飾等
含糊其辭、模棱兩可、遮遮掩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