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贊賞稱異。《南齊書·周颙傳》:“ 益州 刺史 蕭惠開 賞異 顒 ,擕入 蜀 ,為厲鋒軍,帶 肥鄉 、 成都 二縣令。”《北史·僭僞附庸傳·蔡大寶》:“嘗以書幹僕射 徐勉 , 勉 大賞異,乃令與其子遊處,所有墳籍,盡以給之。” 清 阮元 《太傅體仁閣大學士大興朱文正公神道碑》:“公所撰進文冊陳宮中, 高宗純皇帝 亟賞異之,特達之知,實始于此。”
“賞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贊賞稱異”,即對某人或某事的才能、成就、行為等表示高度贊賞,并因不同尋常而感到驚奇。以下是詳細解釋:
古代典籍中的運用
語境特點
多用于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賞識,或對特殊才能、貢獻的認可,常見于史書、碑文等正式文本。
現代漢語中“賞異”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賞識”“驚歎”等更口語化的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參考《南齊書》《北史》等文獻原文。
賞異可以理解為欣賞和喜愛不同尋常的事物、個性或觀點。它強調對于異于尋常的事物的喜愛和認可。
賞字的部首是貝,筆畫數為7。異字的部首是弓,筆畫數為7。
賞異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觀念中的審美觀。古人認為世間萬物各有千秋,不同的事物和觀點都值得我們去欣賞和學習。
賞異的繁體字為賞異。
古時候賞異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如“異”字古代常用的寫法為“異”,而賞字古代常用的寫法為“賞”。因此,古代可能會将賞異寫成“賞異”。
1. 我們應該欣賞和賞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
2. 彼此的差異使我們能夠相互學習和賞異。
1. 賞心悅目:形容令人愉悅和賞心的事物。
2. 賞月:指賞析和欣賞月亮的活動。
3. 賞花:指欣賞和觀賞花朵的美。
欣賞、賞識
厭惡、嫉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