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客的意思、國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客的解釋

指來訪的别國使臣。《周禮·秋官·司儀》:“諸公之臣,相為國客。” 孫诒讓 正義:“注雲:‘謂相聘也’者,謂奉君命聘問,往來為國客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國客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古代官職稱謂

指周代掌管接待諸侯國使者的專職官員,隸屬秋官司寇管轄。其職責包括安排觐見禮儀、館舍安置及日常接待事宜,代表國家對來訪諸侯使臣的禮遇。

例證:

《周禮·秋官·司寇》載:“象胥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國客掌凡邦之大事。” 鄭玄注:“國客,謂諸侯之使臣。”

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周禮》原文(鍊接

二、引申義:尊貴的邦交使者

泛指受國家禮遇的外國或諸侯國來賓,強調其身份受官方正式承認,享有外交禮遇,區别于普通賓客。

例證:

《漢語大詞典》釋“國客”為“國家的賓客”,引《戰國策·齊策》:“今秦楚之兵不困,而魏氏之國客朝矣。” 此處指受魏國禮遇的外交使節。

來源:《漢語大詞典》(鍊接


補充說明

  1. 構詞解析:

    “國”指邦國,“客”指賓客,二字組合凸顯賓客的官方屬性與政治地位,與民間“私客”形成對比。

  2.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多被“外交使節”“國賓”等替代,但仍是研究先秦禮制與外交制度的重要術語。

權威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國客”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區分:

一、古代含義(主流解釋) 指來訪的别國使臣,源自《周禮·秋官·司儀》中“諸公之臣,相為國客”的記載。根據孫诒讓的注解,此詞特指奉君主之命進行外交聘問的使者。這一用法強調外交場合中的官方身份,常見于古籍注釋類資料。

二、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在國外受重用或受賞識的人”,擴展了原意,用于形容在國際舞台取得成就或榮譽的個體。例如,獲得國際獎項的學者、跨國企業高管等。

使用場景對比:

注:若需具體文獻考證,可參考《周禮》原文及孫诒讓《周禮正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燕佛郎機礮撥遣暢唓池鱗崇嚴疵诟督繕髣髴法性蜚聲斐尾風疽槁薄告辭官鬼關箋古蠱瑰聞固志晧然鴻俦鶴侶皇嗣虎超龍骧堅額健舌降節駕駛員賈息近患金鎖曲君公粔籹茅室土階蒙館民信局糢糊撚梢子陪仆貧竭品色衣撲冬圃澤遷形清輝頃久肉聲柔湯如膠如漆三尺律深池使役收理順矩摅意私邸跳駭頹朽文明腳溫瑩賢家